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推行“崇古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西汉末年,人民被豪强欺压而急需改革,儒生们也信奉谶纬学说认为将改朝换代,当时汉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获得人民与儒者的支持,使他以伪造符瑞的方式于9年1月10日篡位称帝,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王莽是儒家学派巨子,且以新圣自居,所以积极改制西汉末年乱象,意图恢复到儒家歌颂的夏商周三代盛世。改制的内容上从典章制度、法律与教育,下到人民习俗、经济制度等,十分全面。虽然王莽积极的改革,但大多依据《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对于西汉末年的乱象未能完全对症下药。由于乱象未能改善,不久地方爆发叛乱,颠覆新朝。

首先,他依《周礼》改官名为西周官名,例如改大司农为羲和(后为纳言)、改郡太守为大尹等等。地方制度也效仿周代的封建制度,许多地名经过多次改名。由于官员和百姓无所适从,最后还是恢复原名,平白增加无谓的烦恼。

经济方面,王莽于9年推行改革,内容大多与汉武帝推行的制度相似,不过王莽是依据《周礼》来制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制度方面,耕地收为国有,推行王田制,限制豪强百姓只能有一定土地大小。然而这些措施与现实状况差异过大,地方豪强不可能因为一道法令而服从;由于土地过小而不能负担一户生活,连人民都反对这个改革。三年后,王莽接受区博的建议取消王田制。而奴婢问题,因为王莽无意废除奴婢制度,而又禁止自由买卖,导致豪强在黑市贱卖奴婢,这个措施最后也废除了。

在改革财政方面,为了防止商人剥削,王莽建立五均六筦与赊贷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以五均官掌管工商业的利得税(类似所得税),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提升国家收入。然而,这些政策多是由薛子仲、张长叔等富商大贾执行。他们以变法为名义,勾结地方官员榨取百姓,使得地方贫富更加悬殊,国家经济更加失调。

最后是货币改革,这是最失败的政策。王莽依据古制,陆续推行刀货、贝货等新币,到2年共有黄金、银货、龟宝、贝货、钱货、布货等。这些数种货币扰乱新朝财政,到14年又尽数废除,以致农商失业,经济崩溃。

对外方面,王莽依据儒家大一统思想,认为世界上应该只有一个王号,所以将诸侯“王”改称“公”,将四周属国由“王”改为“侯”。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王莽收回原汉朝发给四周各国的“玺”,换成新朝的“章”。这些措施,使汉家诸侯穷困潦倒,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君王先后拒绝臣服新朝。11年,由于匈奴不愿臣服新朝,王莽发兵三十万北伐,战事连年不决。隔年,王莽强迫高句丽协助伐匈奴,反而使高句丽反叛,屡次侵扰东北。同时间西南夷的钩町叛变,王莽屡次派兵都未能平定。不久西域发生内乱,王莽派王骏西征未果,反而使西域各国正式与新朝断绝关系。王莽为了报复,又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

王莽改革并非是依据孔孟思想的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迷信谶纬和复古论,照搬儒学经书如《周礼》等改革,政策多迂通而不合实情。其政治纯属“书生政治”,仅关注政策的制订方式,对于实施方式与效率并不在意,政策朝夕相改,官员百姓到最后都敷衍了事。百姓本来期盼王莽能带领他们脱离西汉末年的乱象,但反而使百姓跌入黑暗的深渊,最后引发民变,促使新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