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法国真的是五常之耻吗?

经常会有人笑言: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法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本应该是个不屈的大国形象,那法国为什么在二战会迅速投降呢?

一败涂地的背后,法国的二战又究竟有什么不一般的因素呢?

按照历史课的套路,我们一般需要从以下方面分析,比如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等,而二战中法国的迅速败亡,其实也是在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对于法国一败涂地的政治原因,其实我们可以追溯到一战《凡尔赛条约》签订上!尽管这一条约期间中国由于弱国无外交并未取得应有的战争成果,但同样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却因此获得极大的利益!并且,由于与德国的历史积怨以及在战争中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法国在清算德国问题上可以说是毫不留情,力求最大限度削弱甚至肢解德国。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问题有诸多内容,比如说,在领土问题上,条约称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上,条约规定禁止德州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不得超10万,以及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此外,政治上战胜国要求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在赔款上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来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当然,还有就是关于殖民地的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全数瓜分!

综上来说,《凡尔赛条约》对法国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凡尔赛条约》对于法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条约执行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

首先就是,法国的邻国英国向来不希望欧洲大陆崛起一个实力强劲的大国,因为这将会影响岛国英国对于欧洲大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为这一原因,在欧洲大陆上崛起的大国,大多受到英国的抵制,比如历史上的拿破仑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纳粹德国、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能够对整个欧洲大陆产生强大影响力的国家,无一受到英国及其盟友的强力抵制。

因为英国并不希望法国一家独大,所以英国因此并不希望德国被过分削弱,以防让法国独霸欧洲大陆!一战结束后,英国人其实企图利用德国制衡法国,在欧洲大陆形成力量均势。再者,美国也希望把德国变成他们在欧洲的代理人,毕竟过分削弱德国会极大影响美国在欧洲的商业金融贸易。

由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取得胜利,但却失血过多,因此单凭自身难以抗衡德国。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之后对德国任何举动都不得不看英美的脸色,比如后来的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莱茵被占事件等等,法国每一次想要打击德国的企图,都因为得不到英美支持而力不从心最终放弃。

此外,由于法国对于德国的无情压榨,早已引起德国国内极大的民族主义情绪,由于德国人民对于法国已经产生极大的怨恨,所以一战之后有不少便预测战火在两个国家民族之间一定会再次被引燃。

比如法国元帅福煦的名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二战法国之所以一败涂地,和二战爆发前的法国国内的政治不稳定也密不可分!几年里,法国内阁如走马观花一般轮换,对外政策更是跟着轮换,始终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由于法国数次对德行动无果而终后,法国对于德国的外交政策最终变得软弱而混乱起来,与英国一道实行绥靖政策,而这也变相助长德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军事思想与军事装备,其实也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比如抗日战争,尽管我们武器落后,但《论持久战》等理论的贯彻,还是得以极大地消耗掉日本的有生力量的!不得不说,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其实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的!

回到法国与欧洲,相对于德国的军事思想,法国的军事思想在二战中略显陈旧!比如说,关于闪电战和装甲理论的开创者其实是英国的李德哈特和富勒,但英法两国之前始终认为坦克必须配合步兵行动,因此并没有组建和德国一样的强大装甲集群。

由于英法两国,特别是法国始终坚持一战的阵地战理论,认为新的世界大战模式依旧应当像凡尔登战役一样,坚固的要塞阵地防御能够有效阻滞德军的攻势,并削弱德军步兵装甲集群的进攻锋芒,后续的大兵团集结完毕后将在前线双方僵持不下时给予德军致命的一击!由此原因,法国全军上下对马奇诺防线期望极高。而马奇诺防线的被攻破,则直接将之前胸有成竹的法军彻底打回原型!

其次,从军事装备和军队人员上看,法德也是具有极大差距的!比如说,法国的士兵多为临时征召的普通市民甚至是殖民地人口,而他们则占据军队组成的大部分。由于法国没有像德国一样优秀的预备役制度,所以根本无法向军队提供大量的优质兵源!相比于德军来说,法国初期军队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军事知识,对武器使用的熟练度往往也不尽人意。

而德国军队,是刚刚从波兰、挪威等地浴血而来的精兵,经验自然要好于法军。尽管在坦克等装备上此时法军的坦克质量可能要好于德军装备,但落后的使用方式,导致法国在面对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以及装甲军团的进攻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最终损失严重。空军方面,在战机上法国的空军装备同德军梅塞施密特、斯图卡、亨克尔有着较大的差距,加之由于刚开战法军就被德国空军突袭而被动丧失制空权,最终,法军在面对德军的陆空立体进攻作战时毫无招架之力,几乎成为二战笑柄!

这里要补充一点,战术指挥上尽管法军企图利用马其诺防线逼迫德军前往比利时决战,但他们忽略掉马奇诺防线与比利时的结合部地区,即阿登森林地区!或许是法军认为装甲军团不可能通过地形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所以在此只是布置一些装备低劣战斗力差的部队,比如法军的第九集团军。此外,由于法国军队都布置在一线,后方没有纵深,导致德军一旦突破一个战线,

法军就在难以建立起有力的防御体系,最终法军被德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综上所述,思想的落后保守,政治的不稳定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外援支持,都为法兰西的一败涂地打下条件!国际丛林法则之下,失败者未必不会复仇,也正因为德国复仇,最终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败亡,并几乎成为战争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