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听到“言多必失”,你怎么看呢?

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听到“言多必失”这个词,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多说话,谨言慎行!其实在任何场合,我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一个语言精练,懂得适时缄默的人,到哪都会受欢迎,而一个不分场合,总是喋喋不休的人,势必“话多错多”,招人反感!

俗话说:“祸从口出”,有时候因为一句不该说的话而遭到祸害!子曰:“辞达而己矣。”孔子的意思是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道德经》中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说法。老子说: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弟子规》中的“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要说,立身处世要谨言慎行,说话内容要实事求是!

据史书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说话多了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面的青蛙天天叫,弄的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都听到鸡鸣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墨子的回答言简意赅,却道中要害!通过青蛙和雄鸡的对比,形象地诠释了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的真正内涵。

《菜根谭》中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意思是说,十句话说对九句,未必有人说你好,但如果说错一句话,则各种指责、抱怨就会集中到你身上。

古往今来,会说话的人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列举!

由此可见,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花言巧语,信口开河。有些话痨者说个不停,不仅得不到任何益处。一旦发生“祸从口出”的事情,还会给自己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带来麻烦。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但要学会适时的沉默,还要学会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少说话自然是美德,但是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各种场合,在不该开口的时候,要做到少说话并适当地缄默。在该说的时候就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辞,说话时的声音和姿势,要注意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

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还是交往应酬、娱乐消遣。我们尽量要让自己说出的话重点突出,具体而生动!

朋友你是话痨吗?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如何注重语言艺术的呢?欢迎交流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