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否真可预测?解密《易经》五大天机

暮春即事

南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前言

何为易经?有人说是那是求神问鬼迷信的把戏;有人说那是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糟粕;有人说那是一本没有逻辑,让人不知所云的天书;也有人在看了很多所谓的大家讲解《易经》后觉得《易经》不过是一本肤浅的成功学。也确实,曾仕强之流对《易经》道义哲理的解读显得太过庸俗,经不起推敲;街头算命先生将《易经》占卜作为一门生意又显得太过功利。庸俗和功利充斥着大众对《易经》的理解中,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悲哀。

总的来看,在当前科学和唯物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大多数人对于《易经》都是有一种既觉得神秘又倍感怀疑的态度。人们对于《易经》的怀疑甚至已经超越了它本身,而直指背后的世界观:人们对世界怀疑——世界的演化是否是有固定的规律?人们对自己怀疑——人是否能掌握这种固定规律从而预测未来?人们对时空的怀疑——如果未来能预测,那么这个世界在时空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因此,有人发出感叹:卦不敢算尽,恐天数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到底何为《易经》?《易经》对我来说又有何意义?当你问出这样的问题时,疑惑就产生了。而人类的有限的理性(包含现代科学)往往只能解决疑惑中很小一部分。《易经》就是解决有限理性无法解决的那一部分疑惑的方法之一。这就是所谓的不惑不卜。如果说理性科学是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注重经验讲究因果逻辑,是以过去看现在;那么《易经》则是另一个视角,这个视角讲究辩证共时,是以未来看现在。我们现代人多习惯于前一个视角。当我们在理解《易经》时,也不得不从前一个视角出发。

在下面对《易经》的解读中,我们也将从理性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出发前,希望各位读者可以尽量摘下原来视角的有色眼镜,抛开对一些概念的先天结论(比如认为唯心主义就是虚幻,真理和假设的对立以及唯科学主义的自大等),在对《易经》有所了解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易经是什么

· 名 ·

《易经》中的“易”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变易:“易”字由“日”“月”组成,正所谓“日新月异”,反映的是变化,同时也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含义;第二重是简易:大道至简,万物的变化都能从最简单的阴阳变化演化而来,也都是阴阳变化的体现。“易”的两种含义也代表着《易经》是通过最简单的阴阳来推演万物的变化这一核心特点。

· 源流 ·

《易经》本身也是一本不断演化的书籍,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文字产生之前伏羲氏所做用来预测天气的八卦,即☰,☷,☲,☵,☴,☳,☱,☶。在这一时期,原始易经为纯二进制图示表示,并没有文字解说(准确说,不可以称之为“经”)。等到商周交替时期,周文王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并经由后人的注解用来占卜未来,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易经》,这也是《易经》被称之为《周易》的原因。再过几百年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从儒学义理角度注解《易经》而写成易传。

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其实是包含了最初用作占卜的《易经》和孔子所著用来教育警示后人的《易传》的一部分。这里体现了研究《易经》的两个流派: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侧重于用《易经》中的物象和时空之数来占卜,注重描述和预测,探索的是天启,代表人物有东方朔、管辂、李淳风、袁天罡等;义理派侧重于研究和运用《易经》的哲学方法,注重解释和实践,探索的是天道,推崇以德驭道,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周敦颐、朱熹等。两个流派虽然不能混为一谈,但也并非泾渭分明,也有横跨两个流派的大家,比如邵雍。

我们在读《易经》时也一定要注意将象数和义理两部分区别开来,并遵循如下道术分离的原则:探索哲学方法时多看整体抽象层的阴阳变化规律而不可执迷于具体爻辞细节,这是用其道;占卜预测时多看卦象细节和背后代表的象,这是用其术。

· 位 ·

《易经》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家在其中看到了仁德,将《易经》列为六经之首;道家看到了无为,将《易经》列为三玄之首;医家看到了阴阳消长,谓之“不通易则不知医”;兵家看到了虚实变化,谓之“不通易则不知兵”;阴阳家则看到相生相克,推演出五行理论等等。总之,中华文明各个学派都可以在《易经》中发现其源头,都是继承了《易经》中阴阳辩证的哲学方法,塑造了中国人最底层的思维模式。《易经》当之无愧为中华万经之首,中华文明之源头。

· 组成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由太极演化而来的六十四卦组成了易经的基本模块。其中,太极为天地之原,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景物),六十四卦为八卦的两两组合,始于乾卦终于火水未济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太极演绎八卦

· 八卦与物象

《易经》归根结底使用阴阳变化来演绎万物变化。那么在阴阳和万物之间必定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体现在由阴阳派生的八卦所代表的物象中(在易学中叫做万物类象),比如在空间上有如下两种对应关系,分别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如下图: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这两种八卦各自在不同的场景运用来定空间方位和数字,比如在后台八卦中,坎代表北方,数字为1;坤代表西南,数字为2;巽代表东南,数字为3;震代表东方,数字为4;兑代表西方,数字为6;乾代表西北,数字为7;艮代表东北,数字为8;离代表南方,数字为9。八卦所代表的其他一部分物象比如(以下摘自《说卦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总之,八卦每一卦都是一种容器容纳和代表了真实世界中的一类物体,这样八卦世界就和真实世界建立起了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而通过八卦的组合和变化推演出真实世界中什么事物在什么方位什么时间发生了具体怎样的变化。

·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纯粹以二进制作为表现形式,再结合了文字注解之后,便形成了《易经》,可以说《易经》包含两个表述系统——二进制和文字。由于六十四卦为二的六次方,因此每一卦用二进制表现为六画,其中每一画包含两种形式,即阴和阳。在《易经》中,组成卦的画叫做爻(yáo),每一卦由六爻组成,分为阴爻和阳爻,也就是两仪中的阴和阳。

每一卦都有卦名和整体文字解释,解释了卦的简要寓意。这种整体的文字解释包含卦辞、彖(tuàn)辞和大象。每一爻也有对应的文字解释,分为爻辞和小象。其中,卦辞和爻辞为历代占卜人为解释占卜而作(《易经》最让初学者感到不知所云的地方就在于这里),彖传和象传则是孔子(相传)从儒学角度出发所阐释的德行哲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出自这里)。例如天雷无妄卦(这是《皇极经世书》推演的2019年卦象):

卦的结构组成

每一个卦拥有多重含义,具体要根据卜卦场景来判断用那种含义。比如无妄卦代表,意外的灾害或乱象,或者绝望这两种含义。初爻对应是卦画中的最底下一爻,上爻对应卦画中最顶部一爻,按此顺序排布初爻到上爻这六爻。当爻为阴爻时,以六这一极阴数表示;反之为阳爻时,以九这一极阳数表示,比如无妄卦中第二爻为阴爻,则称之为六二,初爻为阳爻,则称之为初九。

易经的用处

易经之用分为小用和大用。古代士人喜欢玩的射覆游戏,对未来前程迷惑时到算命先生前算上一卦,解读一些其中不成体系的成功学哲理,这些属于小用,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易经》全部用处;明白时空循环和阴阳辩证大道,预知天人演化大势,诉诸个人修养,以德御道,顺势而为,这些属于大用。小用具体,大用抽象。小用背后其实都是由大用的原理所支撑。

大多数通《易经》的人所用的都是其中的小用,用它来谋取功名利禄,仅仅是为了一己之利。很少有人能够实践《易经》中的大用,为天下人而用,做到孔子所说的,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古小用大行其道,而大用几乎无人问津,以至于中华文明思想源头的《易经》沦落为迷信的还魂丹和名利的问路石,实在是一种讽刺。

如何预测

不管是《易经》的小用还是大用,都围绕着对未来的预测这一目的展开的。用《易经》预测的方法有百十来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三个步骤——心动,卦动和解卦。心动,指的是在算卦之前必然是心中已经有了要预测的疑惑;卦动,指的是借助一些工具方法来随机获得代表未来的卦象;解卦,指的是对卦象进行解读从而获得更加得到最终清晰的预测。从古到今有很多种方法流派,比如蓍草法、金钱法、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铁板神数等。下面我们以最简单的金钱法为例来说明求测过程。

首先,在算卦之前需准备三枚一元硬币。然后,我们心中默念求测的疑惑,这一步是心动。接着,我们开始摇动三枚硬币并随机将它们撒开,记录三枚硬币的正面反面结果,并重复6次从而得到六十四卦的其中一卦,这一步是卦动。最后,我们根据解卦原理并结合我们求测的疑惑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这一步是解卦。实际上,解卦是用心在解读,卦动是用心在求取,都是属于心动的一种。我们可以借用六祖慧能所说的一句话来概括——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五大天机:易经的预测原理

人类无法解释神秘而又确实存在的现象时,往往会诉诸两者手段。

第一种手段是认为其不符合科学规律而刻意不去探讨,第二种手段是求助于上帝神灵的力量,认为是上帝神灵的干预。第一种像有些在沙漠中的鸵鸟,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头埋进沙子里。科学共同体的逻辑是,他们不承认《易经》的预测,所以这种预测的真实性就不存在了。可是,无数人人可见的直观现象却证明这种预测的存在,它就像幽灵一样萦绕在武断的科学之上。

第二种则充满了悖论——如果每一次问卜,上帝神灵都会干预,那么整个科学世界就会坍塌。这就好比是在一个现代法治社会中审理案件一样,每一次都让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皇帝或偶像来干预,法制体系必然会瓦解,整个社会必然会陷入动荡之中。上帝和神明就算存在,也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也不会干预他们所创造的世界,否则只会显示他们本身的无能和虚妄。他们只会用预先设定的自然法则来管理这个世界,而不会在过程中频频出手干预为自己原先的不够严谨睿智而打补丁。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帝和神明更不会因为人类的感性情怀而破坏自然规律。

天机一: 共时性

现代科学之所以无法解释《易经》何以能够预测未来,其实源自现代科学对世界的基础假设之上。现代科学是建立在以因果逻辑为桥梁连接的理性演绎和经验实践基础之上,是围绕着如何找到事物现象背后的逻辑规律,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而展开的。但世界上普遍存在很多超越因果关系的现象,比如下图:

图中的B和C都是由A导致的,A是因,B和C是果,但B和C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量子纠缠(量子纠缠现象指的是只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过关系的两个粒子,分开以后不管相距有多远,它们的关系仍然存在,而且永远纠缠不清,当你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时,另一个粒子马上就会响应,而且反应速度是超光速的,瞬间完成相应的状态改变)中两个粒子就体现了这种B和C之间的关系,它们在时空中同时出现,同时发生变化。我们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共时性(Synchronicity)这一名词来代指这种关系。在宏观世界中,这种共时性也广泛存在,它正是《易经》所使用的理论基础。

天机二: 循环因果

当前普遍被科学界认可的因果关系多是一种在时间上的线性因果关系。如下图:

图中A导致B,A在时间上先于B,这种因果关系在时间上以线性分布。但其实有很多循环因果关系,比如鸡生蛋和蛋生鸡这样的因果关系在时间线上原因不一定就在过去,结果也不一定就在未来。相反,未来可以能是原因,过去也可能是结果。这种循环因果在股票期货市场最常见——正是由于人们基于当前市场行情产生了未来的预期,而这个未来预期又反过来决定了当前的市场行情。循环因果表示如下图:

天机三: 时空悖论和时空博弈

有这样的一个时空悖论:假设人可以通过《易经》来预测未来,比如预测到张三将于下个月中彩票,但为了不让张三中彩票,我们故意将张三关起来甚至把他杀掉从而不让他买彩票,这样他就绝不会中大奖,那么预测必然会失败。要解决这样的悖论,我们必须引入上述的循环因果关系,并建立一种类似于经济学中需求供给之间的博弈关系——一种过去和未来的博弈关系来分析。

在我们用《易经》占卜预测未来时,我们已经改变了未来,只不过改变的程度会取决于我们预测的对象与预测者的关系远近,这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指的是在观察微观粒子的同时也在改变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这就导致人永远测不准微观粒子的本来位置和速度)——人的观察会改变被观察者,当被观察者越是宏观时,这种改变越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又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有所不同的是,微观粒子只涉及第一层影响,也就是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而在人预测未来这一过程中涉及多层影响。也就是说,人在现在预测未来,未来会立即被改变,被改变的未来又会马上影响现在,现在又将改变未来,以此类推从而形成很多层影响,每一层影响都是一次过去和未来的博弈。预测未来可以用下图表示其中的关系。

在通过《易经》预测中,未来和过去之间的博弈最终达到均衡。这个均衡就是预言的结果。由此可见,在上面的时空悖论中,张三之所以能被预测到未来可以中彩票,是因为在用《易经》预测的那一刹那间,张三的种种未来行为已经和过去的行为产生了层层博弈并最终得到了均衡。这种均衡就是对张三一个月后可以中彩票的预测,我们故意将张三关起来甚至把他杀掉等这些行为都被包含在了层层博弈中,都是产生最终均衡和预言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时空悖论。

天机三: 量子纠缠和随机数

这中间还有一个逻辑链条的断裂,那就是我们在预测过程中心中的疑惑和借助外部工具的卦象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这两个不相关的事物如何建立起对应关系,并且可以让我们从卦象中看到未来?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共时性来解释。

我们在前面指出,任何通过《易经》求测未来的方法都离不了心动和卦动。心动其实就是大脑在算卦前充满了对未来的疑惑。大脑中有海量的电子,它们处于复杂的纠缠状态。意识就是大脑中这些处于纠缠状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当我们在问卦过程中心中满是疑惑时,这种疑惑的意识就会通过量子纠缠在未来时空中发生并通过过去和未来博弈机制产生最终的未来,而这一未来就是一种随机(属于一种广义的随机,好像我们的意识在掷骰子博弈一般)。

卦动则是通过外部工具来获得现在时空中的随机数,它在形成中也受到了疑惑这种量子纠缠效应的影响。两种随机都是由人的意识决定或影响的,构成了共时性,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卦动获得的随机数来表现和解读出在心动中产生的未来。那么,随机数之间为什么可以存在这种共时性基础?这就要从《易经》所反映的一个新的世界观来说明。

天机四: 易经背后的世界观

据目前的科学推算,宇宙已经有130亿年,而人类的出现才短短几百万年。在这几百万年里,人类已经通过二进制创造现在的电子世界(比如电子游戏),虽然这个电子世界还很不完善,里面的图像看起来很虚假,场景也非常有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加以数万年甚至数千年,人类就可以创造出更加完善的电子世界,完善到甚至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程度。这样,在我们的世界层面之下又产生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么,在宇宙这茫茫130亿年里,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可能是更高层世界里的智慧生物创造的电子世界呢?以此类推,每当一个文明发展到一个高度时,就会创造出一个下层的电子世界,那么很可能存在不断嵌套的多层世界,而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其中一个基于二进制的电子世界并且是处于最下层的那个。

在二进制的电子世界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随机,因为作为一个封闭系统,所有的随机数都来自于同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种子。也就是说,所有的随机和偶然都是伪随机和必然,它们都是出自同一个源头,所有的随机都是具有规律可循,都是可以相互推测出来的。如果我们这个世界也是电子世界的话,那么也必然遵循这一原则。这样,《易经》所展示出来的心动随机和卦动随机之间神秘的联系就得到了解释——在算卦中,心动获得的随机和卦动获得的随机都是源自同一个预设宇宙种子,并通过人的意识这种量子纠缠机制联系起来,从而最终获得共时性,我们借此来预测未来。其中关系如下图:

如果我们认可对世界其实也是一种二进制的电子世界这一先验设定,我们再回头来看《易经》时就会豁然开朗——《易经》其实和编程语言一样都是由二进制代码编写而成,分为代码和注释两个模块,如下图:

这么看来,《易经》原来是我们这个世界底层代码指南,这也正是发明二进制的莱布尼兹看到《易经》是大为惊叹的原因。

反思

《易经》中的共时性极大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以至于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注重类比而轻逻辑,因此也有人将中国古代未能发展出科学归为《易经》的过失。这种说法其实蕴含了《易经》既要包含逻辑又要包含共时性的这种期望,实际上很难有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这就好比期望《圣经》也像《几何原本》那样富有逻辑一样。所以,读书万万不可只读一本书,哪怕是像《易经》这般神奇玄妙的书籍。

《易经》固然神秘玄妙,但绝非万能,也遵守着自然规律,只不过这种以共时性为代表的自然规律为我们现代科学视角暂时不能认同(以心理学家荣格为代表的心理派别除外)。因为《易经》中表示的物象的颗粒度很粗,并且在二进制和我们人类语言转换过程中(也就是解卦)难免会有疏漏误解之处,所以也并非都能够预测准确。

用《易经》预测只能告诉我们未来是什么,而不同告诉我们未来为什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如何运用这种规律,还需要从理性科学中获得。因此,《易经》和背后的方法论不可替代理性科学,它们可以成为理性科学很好的助手,指明理性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人类打开一双以未来看过去的超越视角。

展望未来

当前人类社会最大问题并非是科学不够发达,物质不够丰富,而是人类几千年前创造的信仰以及衍生出来的道德难以驾驭人类越来越发达的作为工具的理性科学,从而导致人们舍本逐末,拜金主义横行,追求极致的个人至上,对自然缺少敬畏和责任心和崇尚弱肉强食。越演越烈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宗教冲突问题都可以在这中间找到源头。新的千年在呼唤新的信仰,这种新信仰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融合了古代各种信仰的精髓,重构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宽容、更加宏大的世界观、时空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从而让现代人重新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从根本上破解种种现世的重大问题。

《易经》给了我们构建这样一种新信仰的思路。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人通过《易经》所透露的时空观和世界观在融汇哲学和宗教文化等人生观和社会观并用科学作为支撑,创造出这样一种新信仰,为人类文明带来新曙光(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头条只放作者的部分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十二栗,获得更多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