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你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如何正确理解吗?

你知道缘木求鱼、杯水车薪、揠苗助长这些成语都出自哪里吗?

你能说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当下如何解释吗?

你还记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文言文怎么背诵吗?

如果你不停的地摇头,那就说明你真的应该读书了,而且要读“大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厚度,要不在别人侃侃而谈时,你只能支支吾吾,迈不进别人的圈子。

但相应的年龄阶段该读哪些书你知道吗?

关于读书,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建议:

[公益红娘公众号:兵家园]

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

30岁以前你正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积极的入仕,当然要学儒家,“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

40岁开始学道家,你已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逍遥一些。

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01

为什么学习国学经典很重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过:我从30岁以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

这是为何?

他曾解释道:读《孟子》使我终生受益。《孟子》里很多儒家哲学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于社会结构、物理结构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远比父亲那个时候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杨振宁是物理学界的权威,他做人处事却不靠物理学,不靠数学,不靠化学,而是靠国学。

可见国学不只是书本上呆板的文字,更是可以带给人力量的动力。

国学不昂贵,但很奢侈。

没有长时间的学习,是不会体会到乐趣的。

为什么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美国记者劳特斯曾经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是勤劳?是比别人聪明?还是比别人更会沟通?

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气概是什么?它一个人由内而外展现出的强有力的精神面貌。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

国学很抽象也很可贵,就看你有没有把它融入到血液里面。

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始于传统经典的滋养。人们习惯将国学经典比喻为母乳。母乳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

即便现在,马云走到哪,一本《道德经》也会随身携带。他说自己重复看的书有3本,其中两本就是国学经典《论语》和《道德经》。

为什么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但对于经典作品,由于我们略知一二,自认为自己很有学识,想当然的脱口而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六十而耳顺”,但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认真地读过《孟子》《论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