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很多人放弃稳定工作报考公务员?90%体制内的人道出真相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公告一直迟迟未出,但随着疫情的慢慢好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公务员考试公告就会出来,想要考试的小伙伴们也要考试准备考试了哦

自2009年算起,国考已经连续11年报名在百万人以上。

公考热,这不是个新话题,却每年都会引来社会讨论。


“铁饭碗”、“体制内”、“想当官”……网络上,舆论对于公考热的解读似乎难逃这些刻板印象。

然而,聚焦到个体,那些走上公考之路的年轻人,他们或是为了让自己的毕业求职更多一次机会,或是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有了重新规划,总之,他们希望在一场平等的竞争中,为自己奋力一搏。逃不掉的考试噩梦

143.7万是去年通过“国考”资格审查的人数,它和计划录用的人数的比例约为60: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则达到了2315:1。

这个数字已经比之前温和不少了。去年最热职位竞争比高达4040:1,2017年甚至达到了可怕的9837:1。

自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第一次突破100万,这个数字也已经连续12年达到百万以上。

像这样的考试热,在最近这些年似乎越来越被视作一种习以为常的潮流。

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年轻朋友(或者就是自己),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的路上,即便已经走出大学校园,你也不知道ta什么时候就会重拾学生时代的噩梦。

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为数不多能战胜“考公”大军的群体,就只有考研大军了。

社会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像一只无形的把年轻人推回校园的手。这几年的考研数据看下来,你就明白为什么每年都要被叫“史上最难考研年”。

为了求职、或者入行后需要证明资质,各行各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在等着折磨你。

比如我国考证界最出名的三座大山——

2019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报名人数高达173.15万人,近几年每年都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出了名难考的“法考”,无论是前身司法考试,还是现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一般都是10%左右。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今年全年报名人数更是达到近900万人。下半年考试开放报名的时候,官网都被挤到崩溃。

就连普通话水平测试这种除了特定职业需要、其他人基本用不上的考试,都能在一些省市出现“一考难求”的局面,开放报名时有限的名额被一抢而空。

所以说,现在对年轻人承诺什么“考完这门以后就再也不用考试了”,堪称一句比“上大学之后就不用跑800米了”还不可轻信的谎言。

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上的需要,难缠的考试可并没有那么容易摆脱。

“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啊”

当代考试狂魔们也有着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除了极个别的学霸,几乎没人真心喜欢考试这种耗时耗力又烧脑的酷刑。

毕竟很多人明明已经离开学校很久,做梦都还会梦到当年考场上写不完卷子、后背发凉的恐怖。

可是在当下,又总有些目标,能让人或义无反顾、或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备考中。

并在网上转发180个“逢考必过”锦鲤帖

这年头无论你要考啥,考试成功都被叫作“上岸”,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它意味着,人们默认自己考试前所处的状态和准备考试的过程是一片需要被脱离的苦海。

考到了一个理想的结果,就像小美人鱼得到了双腿,终于能撒丫子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考英语的人来说,“上岸”意味着终于达到了出国留学的硬标准;

对于考公的人来说,“上岸”意味着终于可以得到体制内的工作,以及那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上岸”后:公务员职业“一眼望得到头”?

千辛万苦终于“上岸”,那“上岸”之后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正如他们为了稳定选择公务员一样,“稳定”这一特点也让他们受到外界的质疑。

在网络上,每逢公考话题,网友对于公职的评价多是“铁饭碗”、“想当官”、“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体制内的舒适”……然而,作为过来人,已经工作两年的梁益辉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挑战。

“沟通协调、统筹规划、部署执行、总结提升,只要勤做事善思考,都能让人成长。” 梁益辉说,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身份,从岗位、职级角度而言,不同的高度做不同的事,充满了变化和丰富性。

对他来说,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选择了做公务员,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即使当初去了其他岗位,他也是这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