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从苗:稻米香里的创业路

宿迁网讯(记者 毕传国)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凭着能吃苦和老实本分,从骑着自行车走街跑村吆喝收购金针菜起家,到成为一个年产值2亿多元的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当家人。4月15日,记者慕名来到泗阳县三庄乡全民创业园区,采访了这位从稻米香里找到商机的农民企业家——费从苗。

费从苗

1963年5月8日出生的费从苗,老家是宿豫区大兴镇原高圩村人。说起自己的创业史,费从苗满脸微笑地说:“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就不念书了,帮父母下田干活,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当年我们村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而我却选择留下来创业,取得了一点成绩,虽然说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但还是要感谢党和国家对‘三农’出台的好政策。”

1986年,为了改变家中的贫困状况,23岁的费从苗从邻居家借来900元,花5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开始走街串户收购金针菜,加工后再出售,赚点差价钱。“那时候,我经常到宿豫的大兴、丁嘴、仰化、关庙和泗阳的三庄、穿城、史集、南刘集等乡镇赶集串村,收购农户种的金针菜,回家简单加工一下,晒干后装入麻袋,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再骑车送到100多公里外的安徽宿州。来回行程需要两天时间,虽然我每次都累得快要散架了,但为了脱贫致富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费从苗说,1987年结婚后,妻子在家养几十头猪,自已做金针菜生意,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天富了起来。

由于金针菜种植面积减少,2000年初,费从苗转行开始收购稻子,同时拿出家中积蓄14万元,买下大兴镇上一家稻米加工厂,从此走上稻米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创业之路。2004年,费从苗再次投入9万元,买下大兴镇上另一家稻米加工厂;2007年又投入50万元,租下泗阳县三庄乡粮管所稻米加工厂和仓库,年加工2万吨左右稻米,每年纯收入几十万元,费从苗的一系列组合拳让他的生意逐渐风生水起,成为宿泗交界处几个乡镇稻米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

为了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费从苗在三庄乡全民创业园购地25亩,开建既有仓储,又有加工的现代化稻米加工基地。2016年3月,他又注册成立宿迁市中谷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自筹资金1300万元,建成日产300吨精米自动化生产线和2万余吨粮库,实现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商业运作。该公司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南方各省,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近年来,费从苗精心打造的高端大米“优香粳”“宿优谷香”“谷中福”等品牌,先后荣获首届“公正杯”江苏优质稻米博览会“江苏好大米”奖;江苏第三届“杨巷杯”好大米品鉴会金奖、特等奖。

企业做大了,费从苗依然保持中国农民勤劳善良的本色,不忘对农民的感情。公司用工都是附近的村民,35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平均都在五六千元。三庄乡黄徐村,一个贫困户的孩子考上大学没钱上学,费从苗知情后,立即捐助其大学四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他还多次为三庄乡敬老院捐款捐物,春节期间到爱园镇条河村慰问特困户、老军人、江苏好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又多次捐款捐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费从苗的现代化稻米加工基地先后被授予“宿迁市科技示范基地”“泗阳县科技示范基地”“泗阳县老科协家庭农场分会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等称号。

谈及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费从苗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不仅要求绿色环保,而且要求口感好,所以我公司已建立2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每年实现订单收购10万吨优质稻谷,让公司的产品从量到优来一次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