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的父母
古人有句話叫做:"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寒門想要有出路,似乎只能通過讀書這一條路。因而寒門寒窗苦讀數十年的學子們,
掩埋在貧困家庭中的"金子",從未放棄過打磨自己
其實在現代也是如此,許多偏遠的農村地區,舉全家之力供出一個大學生的情況屢見不鮮。只不過這種供養,有些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改變命運。而有些,只不過是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將孩子當成一個吸血的工具。
就比如之前備受人們爭議的博士後王永強,他便是父母含辛茹苦供養出來的。但是他似乎沒有感激之心,在母親病危時,王永強不僅沒有在病床前盡到孝道,反而連母親最後見他一面的要求也沒答應。
王永強的做法,引起了諸多網友的口誅筆伐。不過一些網友在冷靜下來後,開始去追尋事情是否有隱情。結果發現,這起看似是兒子有所成就後,想擺脫原生家庭的不孝事件,還真的有隱情。
王永強
1969年,王永強出生於江蘇常州新北區春江鎮新華村的一個貧苦人家,
王家雖然家境貧寒,所幸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就比如王永強這顆金子,他沒有因為家貧就放棄打磨而蒙塵。早在在別的小朋友還在活泥巴玩時,王永強已經竭盡可能的將可以讀到的書讀完了。
天才的頭腦加上對學習濃厚的興趣,讓王永強從上學起便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只不過學習上的投資想要有所回報,延時性很久。許多人受教育有限,沒有這樣長遠的投資目光。
因而王永強的父母在他讀完九年制義務教育時,並不太願意他繼續念下。而是想讓他出去找個活幹,以此來補貼家用。
王永強當然不願意放棄學習,只是他也看到了家中經濟的困窘。他們一家五口人,居住的仍舊是茅草屋;家中大部分開銷,都是靠父親買賣老鼠藥來勉強維持。再供養一個學生,確實會讓原本就貧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茅草屋
於是王永強決定非必要儘量少花費家中的錢,並決心利用課餘時間打零工補貼家用。就這樣,王永強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為了省錢,王永強的鉛筆常常用到實在無法書寫;學生時期我們三天兩頭就弄得的橡皮,他一塊可以用到指甲蓋那麼小。
對於王永強來說,儘管這段求學生涯日子過得無比清苦,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十分充足,這足以抵消身體上的疲憊。而王永強雖然被打零工分去了精力,但是成績依舊十分優異。很快三年過去,他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最為重要的轉折點之一——高考。
王永強
等王永強的高考成績出來後,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農村孩子,居然成了那年縣理科狀元。消息傳回王永強所在的小村子後,王父王母滿臉喜不自勝、倍感光宗耀祖。
最親近的父母,反倒成為了他陰魂不散的噩夢
而後王永強進入蘇州大學,來到了城市當中。大學的日子要比他高中時期好過許多,因為學校每月會發放4元的補助金,且有各種獎學金、助學金可以申請。老師知道王永強的家境後,本就有心想幫他。在看到他的成績仍舊名列前茅後,更是心疼之中帶有欣慰,幫助他申請到了助學金。
拿到助學金的王永強,第一時間便把大半的錢寄到了家中,以此來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令王永強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他這一寄,竟然寄出了事來。
王永強給父母的信
王父王母覺得兒子有出息了,便常常問他拿錢。可是這時的王永強也不過是這個大學生,哪有能力去賺大錢?助學金一年才發幾次?根本不夠頻頻張口要錢的父母。
王永強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趁著課餘時間去打工,省吃儉用,將學校每月發的4元補助和打工攢下來的錢寄回去。只不過他一個人,縱然再怎麼辛苦,也填不滿一家人的嘴。於是等到王永強的父母再來拿錢時,王永強直接告訴父母自己也沒錢了。
然而王父王母的所作所為遠不及如此,他們還向王永強提要求,讓他幫忙為自己身體有殘缺的哥哥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幫助親戚進入蘇州大學、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
這種種要求,讓王永強不堪其擾。他根本辦不到,所以十分果決的拒絕了。然而令王永強再次沒想到的是,他這雙連村子都很少踏出去的父母,居然為了錢和賣給親戚的人情,找來了他的學校鬧事。
王永強
王永強倍感傷心之餘,也深覺丟了面子。等到好不容易將父母勸走後,王永強萌生出了走出江蘇省,走的越遠越好的想法。
於是王永強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後考上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大學,而後順利的完成了博士後學業。消息傳到王永強的家鄉,自然又引起了轟動。許多人都不敢相信,他們這個小村子居然出了個北大博士後!
而在王永強學業達到如此的高度之時,幸運女神似乎終於光顧了他,他的愛情也悄然開花,
王永強(右)
學業、愛情雙豐收的王永強,理應成為許多人羨慕的對象。可是隻有他自己知道,日子有多麼難熬。因為此時,王永強最親近的父母,已經成為了他陰魂不散的噩夢。
可憐之人王母的可恨之處,悽慘的晚年是咎由自取
婚後,王永強準備攜妻子前往日本深造。他的父母知道後,居然要求王永強帶著他們和殘疾哥哥一同前往日本。王永強只得以出國賺錢,回來給父母蓋大房子為由拒絕了一同出國的請求。
計劃落空,王父王母必然是不開心的。但是王永強已經在國外了,再說什麼也晚了。不過很快,他們認為自己年紀漸長,身體常常出點不大不小的毛病,到了最有出息的小兒子該盡孝的時候了。
於是王父王母更為頻繁的問王永強要錢,王永強被逼到精神幾度崩潰,和妻子也因為他的父母而時常爆發出爭吵,感情出現了裂痕。終於,王永強忍受不了這彷彿無止境的"吸血",忍痛與妻子提出了離婚,而後切斷了與家中的一切聯繫,一人逃去了美國。
王永強的家人
最初與兒子失聯,王父王母居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麼過分,反而找到了他們從未見過面的親家來打聽兒子的下落。王永強的前妻十分不喜這二老,她與王永強婚姻破裂,這二老難辭其咎,於是以一句:"以後別再來煩我們"將他們趕走了。
直到王父王母與王永強失聯了20年,王母重病在床,憶起過往時,才深覺對不起這個兒子。她十分想在臨終前再見兒子一面,在多方幫助之下,終於聯繫到了遠在美國的王永強。
而王永強聽完母親重病的消息以及最後的願望後,沒有表現出痛哭流涕,也沒有回來看王母最後一眼。
能說王永強不孝順嗎?他最初必然是孝順的,只不過在父母的步步緊逼之下,這份孝順想必慢慢的變成了恨。但凡王父王母能夠讓王永強喘一口氣,為兒子留一條後路,也不至於落得最終那般下場。
王永強的母親
比如不為難王永強讓他幫助親戚進入蘇州大學,幫助哥哥找份體面的工作;比如不鬧到王永強的學校去;比如不在王永強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變本加厲的繼續要錢;
比如在王永強到了日本後,王父王母屢次通電話是聊表身為父母的關心,而不是次次要錢。這種種行為,但凡能夠少一件,或許最後都不至於讓王永強連見母親最後一面都不願意。
臨終時的王母無疑是可憐的,只不過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現代社會當中,如王父王母一般的"吸血"事件不在少數,像是女博士趙慶香,她比之王永強更慘。
趙慶香夫妻
因為趙慶香不願意為弟弟買房子,在她與丈夫回鄉省親時,居然被自己親生父親雙雙砍死了。人性的殘忍,令人聞之心驚。
其實這種種吸血行為,主要是源自於許多父母都將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而忘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而便想將掌控這"所有物",這才釀成了種種悲劇。
而之所以會有這些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還是"養兒防老"的觀念作祟。而且不得不承認,越是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這種觀念越強烈。只希望人們能夠早日摒棄這種本應當遺棄在舊社會的觀念,避免王永強、趙慶香類似的事件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