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西山藏着你不知道的美,速来体验!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西山是一个神奇浪漫而充满故事的地方,世代居住着勤劳善良的景颇人民,是中国境内景颇族居住最集中、民族特色最突出的特色聚落。这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古朴、文化浓郁,是景颇族民间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故被称为——中国景颇第一乡、美丽的文邦圣亚,本期《发现芒市》将带你一起探寻西山,领略她不一样的美。


景颇族的历史从火堂开始,冉冉不灭的火塘讲述着源远流长的景颇文化,儿女婚嫁,孩提命名,亲朋来往,家事商议都在红红的火焰中代代相传,小小的火堂装载着景颇儿女的柴米油盐,更记录着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无论哪个民族,家都是庇护家人的场所,是亲人休憩的港湾,今天咱们探寻西山的入口便从这文邦圣亚丹都山展示点的传统民居开始。

文邦圣亚丹都山的传统民居坐落于西山乡营盘村崩洞小组遮相高速路口往陇川方向(老路)的山腰上,房屋靠山而建,驱车行驶20分钟的环山路方可到达。


人类的智慧产生于劳动生产中,传统的景颇民居是用茅草建盖的,这种长形的房屋,景颇族称之为“夺刹”房或者“堵簇”房,房屋占地90多平米,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家禽、家畜,全屋材料以竹木为主,茅草铺顶。在过去邻里的妇女们拿起镰刀邀约去收割茅草,堆成垛,捆成束,新房建盖之时,妇女们背起茅草,载歌载舞地来到建房之地,茅草在女人背上随着音乐摇摇晃晃,晃出了景颇人民千年的璀璨文化。茅草在男人手中传递编织着,一传一递中,将文化传给了子子孙孙。青年男女坐在一旁欢声笑语,你纵情歌唱,我轻声应和,悠扬的笛声在指头与竹笛的配合中响遍山谷,冒着热气的饭菜,沸腾着景颇儿女的新生活。

文邦圣亚山传统民居展示点房屋落成后,村民们依照景颇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举行了喜庆的进新房仪式,自古以来,景颇人非常重视建盖新房之事。在过去前后需要举行四次风俗活动,祈求诸事顺利,家庭和睦,生活美满,进入新时代后,进新房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意义,摒弃了迷信陋习,保留了庆贺和寄予美好愿望的优秀文化传统。

观赏完展示点的传统民居,继续往里走,此行的浪漫之旅将从文邦圣亚丹都山的悬崖峭壁开始,丹都山最绝的不是这修建的民居而是它与群山围坐,一侧的峭壁形成了自然独特的风光。第一个观赏台,站在岩石边远眺,一览无余的龙江绵延弯曲尽收眼底,四周群山披上碧绿的外套,4月间的水雾仿佛为之蒙上一层米白面纱,让你身在峭壁也能体会到它那素雅、质朴的淡淡古韵,一幅山水画卷,让人如痴如醉。谈笑之间登上第二观景台,鬼斧神工的险峻栈道,令你肾上腺素飙升,最美的还在后头,第三个观景台,群山环绕,天然氧吧,眼前的树与文邦圣亚湖,一静一动,一首一望,下一步就转至海誓山盟石碑许下白首不分离的诺言吧,这才是丹都山最美的传说。


西山乡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龙江,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邦圣亚湖,坐落于西山乡崩强村大舍小组往下的龙江水库一角。这是一片未经人工雕饰的世外桃源,站在绿汀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水中小岛,微风吹过波光潋滟、影影绰绰,不远处的修竹发出“呲呲”的摩擦声音。闭上眼睛,风携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轻轻拂过,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坐上船,把手伸入水中,清凉之感立刻退去这一天的烦闷,手心激起千朵浪花,一路欢笑,一路向前,闭上眼睛,感受水的清凉、风的呼啸,仿佛世间一切烦恼也随风飘散了。



从高处俯瞰,有半岛和小岛延伸至水中,半岛上长满了碧绿的草和小树,深蓝的湖面、逶迤的大山和半山上依山缥缈的云雾共同绘就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人迹罕至的地方总是藏着未知的美景美食,在周末的夏日时光里,带上家人,约上朋友,远离喧嚣,走进这美丽、浪漫的文邦圣亚大美西山,领略她不轻易示人的美景和美食,让她为你拂去一周的疲惫,带你走向你向往已久的诗和远方!


文字:骆宝清

视频:刘帆 骆宝清 曹策 王悦

图片:王悦 赵晗

剪辑:骆宝清 李翎

责编:张崇喜

审核:李 静 石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