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生活在内蒙古的这8000人,却只会说“外语”?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有这样一个神秘民族,他们人数稀少,全中国只有不到八千人,且这个民族的很多人并不会说汉语和蒙语,只会说独属于他们的民族语言。

这就是居住在呼伦贝尔锡尼河草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分,以人名布里亚德而成为部落的名称延续至今,在《蒙古秘史》中有记载,称作"不里牙惕"。成吉思汗在用武力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也征服了布里亚特部落。从此,布里亚特部落同其它各部落一起形成为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元朝灭亡以后,布里亚特蒙古人依然退回贝加尔湖附近从事他们的畜牧业经济和游牧生活。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入中国境内。

布里亚特人总人口约43.6万,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一些地方。其中,俄罗斯有42万多人,蒙古国有4万多人,中国有近8000人,定居在呼伦贝尔锡尼河两岸。

布里亚特是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讲的是布里亚特语。年轻人会布里亚特语,也会汉语,同时也会蒙语,年长的老人听不懂汉语,更不会说汉语了。






在蒙古族服饰中,各部落的服饰既保持蒙古族共同基本特色,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

布里亚特服饰美观大方,款式独特,尖顶帽是他们绝对的特色。男人春、夏、秋三季头戴呢子尖顶帽或前进帽,身着长袍,腰束绸带,足蹬马靴。女子则头系绸巾,未婚女子多身穿溜肩式长裙,前胸打褶。

红缨帽顶部绗线代表不同父系联盟,缨穗代表太阳,预示部族像太阳般生生不息。三色镶边的蓝色代表天空的宽阔与高远,黑色代表土地的博大与富饶,红色代表部族的精神与朝气。






布里亚特包子是布里亚特蒙古族的美食代表。

布里亚特包子的外型与普通包子并无多大差别,其最大特点在于包子馅的制作,用碎羊肉、羊下水、牛肉或马肉切丁做馅,再放些大葱、洋葱或草原上生长的野韭菜,肉非常大块。

包子皮在捏褶子收口时,不将其收紧捏扭,而是留个小口,蒸的过程中馅的鲜香便弥漫出来。






蒙古人的祖先自诩自己是“永恒的火”,遂将自己的部族定名为蒙古。这是一个敬重火的民族,在蒙古族,每年都有祭火节,布里亚特也有传统的祭火节。

“火供节“含义:

息灾:消除疾病魔障

增益:增长福寿、财富

怀爱:为招聚人及财富

降伏:镇压邪魔、怨敌


生活在内蒙古的布里亚特蒙古族

虽只会说民族语言,但却热情好客

有着蒙古人的豪放与天性

如有有机会,一定要去和他们交朋友!

本文来源:贾柠

图片来源网络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