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关系出现问题,已经很努力在修复,为什么还是分手?

为什么当感情出现危机后,想改善那么难呢?

今天就和大家扒一扒,这些说到却做不到的事情。

误区1:“关系已经恶化到一定地步,教大家积极的倾听和回应。”

你一定听过很多人劝你:

当对方在诉说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倾听,并给出积极地回应,这样才显得你重视对方、尊重对方。

可是,数据研究表明,只有千分之四的人能做到,也就是说这一点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哪怕是你们关系不错很平静的时候,也不容易做到。

更别说在冲突、急火攻心状态下,谁能轻而易举做到这些?

说明,倾听和回应,不是关键因素,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状态。

这样的方式,也许在心理咨询中有作用,但是在有危机的伴侣关系中,基本没用。

原因就是,彼此身份不一样,那么期待、需求也不一样。

我们更希望有了危机,双方可以适当的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这样对方才能了解你。

误区2:如果不开心了,自己憋着就好,因为说出来可能会造成双方都不高兴。

而真实的数据研究发现,善于表达自己生气的夫妻,关系越持久,幸福感越强烈。

生气是人类自然的生理反应,本身没有错,也没有谁能保证永远不生气。

它是一种感觉,有振奋自己精神同时警告别人的功能。

如果你把争吵变成了忍耐、沉默,虽然不会爆发战争,但是也不会增加彼此的了解。

就像陌生人,你不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会去关注对方。

哪怕对方不跟你吵,你的不满会得到解决吗?

所以说,沉默、忍耐,也许短期有用,但很难带来长久幸福。

但是,我并不是倡导大家只要生气就无限度的爆发,那样伤人也伤己。

我们需要用对自己有益的生气方式,要就事论事,让对方能充分体会到你的不满。

而不是用攻击性、羞辱性的方式来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

正所谓,情绪无对错,但方式有优劣。

误区3:男女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要公平对等

如果听从了这样的话,我们从一开始就会设立一个心理账户。

双方关系好的时候,这个账户处于关闭状态。

但当我们关系走向危机时,账户就开始启动。

为什么总是我在牺牲?

为什么总是我在配合对方?

为什么总是我在付出?

为什么我爱他比他爱我多?

一旦开始有了这些比较,关系就开始出现问题。

所以,有这种账本的伴侣,一般双方是不会快乐的。

真正关系好的伴侣,是会对对方有着十足的信心。

我付出多一点无所谓,我心甘情愿。

而且我也确信,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多付出。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多做。

我曾认识一对情侣,他们就把完整的清单列了出来,谁多花钱了,谁少做家务了,一清二楚。

我就想,这样的账本列出来,两人的关系怎么可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