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原创)


潇洒一词,在《辞海》这条目的注释中意为洒脱,不拘束。并引了两条古人诗词为例证,一是孔稚珪在《北山移文》中云 : “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世之想 "。二是晁冲之《僧舍小山》诗中写道 : “ 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 。 唐代的诗人们也常用它来作为一种修饰词语, 杜甫《玉华宫词》中就有 万籁真笙宇,秋色正萧洒。孟浩然在其《宴鲍二宅》诗中又有 是时方正夏,风物自萧洒 。此外还有李白的《游水西简郑明府》也写有凉风日萧洒,幽客时憩泊。上述诗人都是饱学之士,个个才华横溢,皆有资格谈潇洒。写景抒情,以诗言志,也常把人生的诸多感慨融于自然中去体味。




所以这 潇洒 二字,仍然意在一种超逸脱俗,清高明爽的生活旨趣。也有用它来做为一种形象洒脱和不凡气度的比喻。如唐代姚合在《 过李处士山居 》中感叹∶" 潇洒身无事,名高孰与其。" 李白在致《王右军》诗中赞之 : "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写有 : "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白居易则在《兰若寓居》一诗中写下 "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由此可见,潇洒也是一种高人雅士追求的文化心境或者是人格风骨的品味体现。



近年来,也常听一些青年爱讲潇洒,原以为是追求一种形象的飘逸美感和衣饰的时尚风度。后来才知是 " 轻松 " 一词的代名词,不过比其更升华一些而已。用他们的话来说,如今不再年轻的人是 " 活得太累 ",因为担着社会和家庭的种种重负。所以相对来说,他们这辈要活得

潇洒 才行。这潇洒当然包括轻松自在 等多种内涵。于是潇洒便成了这些人的一种人生观,或者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概括



人要是能活得潇洒,当然是件快乐的事。可以少些烦恼、少些痛苦、少些负载。我辈中年之累,早有人撰文评说,无须再赘言。有时也想尝尝这潇洒的滋味,无奈举手投足重重负荷缚住,怎么也 潇洒 不起来,只好自叹无缘。就象红楼梦中的贾政对宝玉所言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虽说是训子,话中却不无中年人的万般感慨。既然成人之后已不自在,便只有认了这命。




正因为有了些人生的经历,便觉得潇洒并不是一杯美酒,等待你去品尝享用,也不是一种华丽的套装,让每个人都可以买来穿上。


年轻人想要潇洒恐怕也未必容易,或者说难以做到真正的潇洒。因为他们实际上活得也很累,无论是对工作、婚姻等等等等,压力都很大。甚至比我们年轻时的压力还更大,因为现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比以往更甚,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想要点轻松、要点放松,也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但轻松与潇洒并不能等同,或者不能简单的混为一谈,否则何必还要这汉字的区别。

真正的潇洒是一种通观明理的人生豁达,是一种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能超逸脱俗的精神充实。而这一切又都得经过人生的磨难和风雨的锤炼。没有些人世沧桑的洗礼和个人文化本体建构的积淀,要想潇洒,只能是一种虚假的形式。或者是一种玩世不恭的空虚,一种所谓看透一切的自命

潇洒


实际上,也真有些人没好好想过什么才叫潇洒,把人生当作游戏,痛苦不愿承受,幸福也不会拥有的价值失落感,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命视为潇洒。这不仅与古人笔下的那种飘逸豪放、超凡脱俗的潇洒感相去甚远,更与今天的时代和人生责任有点背道而驰了。

不久前,听到章诒和先生在一次和青年的座谈中说道:现在的青年,泡个吧,也叫浪漫、潇洒,天啊!……” 下面的话她没说,但那种感叹,不言而喻。至于那种纯粹逃避苦累,逃避责任和道德,或者躺在别人辛苦和奉献的肩上的 “ 潇洒 ”,恐怕多少有些对这名词的亵渎了。

那潇洒究竟何在?我想,它大约还是在生命的追求中,在对困难的征服中,在战胜自己的人生体悟中,说穿了,在对这次词语的真正理解之中 ……

因为人的生命,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