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建設“四好農村路”,通達城鄉幸福處

12日

廣東省召開決勝攻堅“四好農村路”

建設部署動員電視電話會議

總結前一階段工作情況

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農村公路

是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

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先導性

和基礎性的重要設施

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點

近年來

增城對照農村實際問題、農民實際需求

以六個方面科學建設“四好農村路”

在“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上下功夫

縣道X940線約場村段

2019年8月和11月

增城區成功創建

“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和獲全國示範縣榮譽稱號

縣道X292高嶽公路

是廣東省唯一一條農村公路

被中國部公路學會評為

【2019年全國美麗鄉村路】

縣道X292線派高公路派潭段(示範路)

01 始終堅持系統規劃

力爭融入大灣區交通網

近年來

增城區圍繞鄉村振興

推進“四好農村路”的根本目標

堅持按照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要求

來謀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從而形成增城“10、30、60、90”生活圈

“10”:任何一個鎮街10分鐘可上高速路。

“30”:30分鐘可達廣州市、東莞中心城區。

“60”:60分鐘可達佛山、廣州和深圳兩大國際機場、廣州南站以及周邊鐵路貨場、港口。

“90”:90分鐘可達珠三角任何一個城市。

縣鄉村道的疏通,發揮了良好的效能

實現了物流、人流、資金流的快速流動

拉近增城與粵港澳大灣區

各城市的時空距離

從而較好地把遊客引進來,把農產品運出去

帶動鄉村發展、農民增收

增江街大埔圍村(村道C554線)

02 始終堅持以藤結瓜

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增城區把“四好農村路”建設

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來抓

按照“以藤結瓜”“造瓜結藤”的規劃理念

通過“四好農村路”把農村居民點、

風景旅遊資源、歷史文化資源、

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和農業產業園等重要節點

有效串聯起來

並與“萬家旅舍”和綠道緊密結合

通過交通改善促進鄉村振興載體的發展

增江畫廊

為解決農產品運輸不方便、運輸成本高、運輸過程長等問題,增城區在推進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的同時,高度關注農產品集散地的公路建設,創建“農資運輸路”,做到產業規劃發展到哪裡,農村公路就連接到哪裡,形成服務美麗鄉村建設、農產品輸出、鄉村旅遊和精準扶貧的“綠色經濟路網”,把遊客運進來,把農產品運出去,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通過交通環境的改善

在農村公路和綠道沿線的

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普遍增長50%以上

縣道X292高嶽公路派潭鎮段

2019年

增城區更是成功創建

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申報創建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培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8個

“四好農村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成效明顯

03 始終堅持財政兜底

高標準建設好農村公路

增城區從2002年起

採取上級補助和區財政投入為主、

鎮街財政投入為輔、

鄉賢村民捐資為補充的多渠道融資模式

每一條行政村和100人以上自然村的

道路硬底化率達到了100%

不但建得好,而且建得美

縣道X292線派高公路派潭段(示範路)

近5年來增城區共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29億元,其中村民自籌、鄉賢捐款、企業捐資2.8億元,其餘為各級財政兜底。

在2018—2020年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增城區在上級補助的基礎上,響應增加區財政補助,省、市、區三級財政資金統籌補助,新建類項目每公里補助40萬元,加寬改造類項目補助25萬元,橋樑項目每平方米補助6千元。

從2019年起,縣道升級改造按照一級公路結合城市主幹道進行雙向6車道以上標準進行建設,行政村道至少達到6米以上路面的標準,自然村道至少達到4米以上路面的標準。

2019年計劃新改建

農村公路114.36公里、村道橋樑20座

已於2019年年底完成任務

04 始終堅持共建共享

動員各方管好農村公路

增城區共有農村公路1725.92公里

其中縣道10條141.29公里

鄉道366條984.27公里

村道798條600.36公里

管好農村公路

必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相應的管理隊伍

和良好的護路氛圍

一、建立管理體系。落實縣道區管、鄉村道路鎮街管的責任,制定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四好農村路”養護管理辦法、“路長”制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獎勵制度等,構建“四好農村路”管理的長效機制。

二、充實管理隊伍。

建立健全區、鎮街兩級政府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各村(居)根據實際招聘護路員,組建起區、鎮街、村居三級農村公路管理隊伍,做到區有路政執法員、鎮街有監督員、村有護路員。

三、發動村民參與。創造公益性崗位,區地方公路管理總站招聘的公路養護工人,原則上是公路沿線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各鎮街負責養護管理的鄉村道護路員,以招聘當地農民為主,既管好道路又增加村民工資性收入。

縣道X291線新城大道掛綠湖段——黃金走廊

05 始終堅持多管齊下

精細化養護好農村公路

養護好農村公路

是農村公路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養護機制。區、鎮街兩級公路管理部門積極探索採取組建專業化養護隊伍自行養護管理、公開招投標日常養護作業和大中修單位等方式,形成多元化農村公路養護模式;建立起日巡、月檢、年評的農村公路養護制度,月檢和年評的結果排名通報。

二是強化養護保障。建立穩定的日常養護資金財政投入增長機制,2019年全區投入6574萬元;制定實施增城區“四好農村路”養護標準,舉辦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培訓班,提高工作人員養護技能和服務水平。

新塘鎮(鄉道Y478線瓜嶺村路段)

三是提升養護質效。制定示範鎮示範路創建工作方案,把縣道高嶽公路、正蘭公路,鄉道沙龍公路、高背公路等4條農村公路創建為示範路,在公路保潔、綠化維護、標誌標線等方面統一標準,為全區提供操作經驗和樣板。每條新改建的公路安裝LED路燈和規範完善的標誌標線,公路沿線空白擋土牆通過上山水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讓農村公路成為陶冶教育的陣地。

四是強化景觀效果。利用增城山水田園和優美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因形就勢進行規劃建設,把農村道路建設、管護與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和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注重景觀節點建設,把農村道路打造成為展示增城自然生態環境、欣賞大好風光的旅遊觀光道路。例如,縣道X292高嶽公路是廣東省唯一一條農村公路被中國部公路學會評為“2019年全國美麗鄉村路”。

縣道X292高嶽公路漢湖村路段

06

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高效率運營好農村公路

增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原則

以實現人民對道路使用的方便舒適為出發點

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創新

一是推行“票運分離”TC公交運營模式。

增城2018年底啟動“票運分離”TC公交運營模式,即政府負責規劃公交線路、制訂服務水平、收取車票收入和投入運營資金,公交運營企業只需要按要求進行運營並按車公里數計算服務費(無需考慮車票收入),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村地區的公交覆蓋率和服務水平。目前已經實現行政村100%通過公交班車。

二是實施公交“末班車”制度。即中心城區、新塘城區的重要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晚上22:00總有一班“末班車”可以回到各個鎮的廣大農村地區,使廣大農村居民安心、盡情在城區購物、娛樂,共享城市化的發展成果。

增城區新能源公交

三是試行5G智慧公交。以增城9路公交為試點,建設目前國內最長(長40多公里)的連續覆蓋5G信號的智慧公交與增城廣場站5G+體驗站場,乘客可在公交車上體驗5G的WIFI、4K高清電視直播、實時查詢公交信息等服務。

四是提升農村物流服務。研究制定促進電子商務、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引進了菜鳥網絡中國智能骨幹網華南樞紐項目等大型物流倉儲項目,建成了新塘鎮集邦物流園、仙村鎮普洛斯物流園等鎮級物流園,形成區、鎮、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推進快遞物流點進村工作,農民可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方便、優質的物流服務,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增城通過科學建設“四好農村路”

讓我區廣大農村地區更好聯繫城鎮

讓農民更好更快共享經濟發展

和城市化進程帶來成果

進而實現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之城的

城鄉統籌和鄉村振興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