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开始“出逃”美国,京东能否摆脱退市“引力”?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最大的直销零售商京东计划效仿阿里巴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京东最早可能于今年6月上市,筹资至多30亿美元,成为香港今年最大的IPO。

京东已任命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瑞银(UBS)和总部位于香港的里昂证券(CLSA)负责这笔交易。2014年,美国银行和瑞银也曾主导JD在纳斯达克上市。让我们来看看拟议中的发行,它揭示了京东的所有权结构,以及投资者是否应该关注。

京东的美国投资者实际上拥有什么?

许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有两个原因:更好的流动性和不那么严格的盈利规则。然而,中国禁止外国直接投资某些行业,包括互联网和教育公司。

为了规避这一规定,许多中国公司在开曼群岛设立了控股公司。这些公司被称为可变利益实体(VIE),由中国公民所有,并持有实际相关公司的股份。因此,当投资者购买京东、阿里巴巴和其他中国科技巨头的美国存托凭证(ADR)时,他们实际上购买了这些控股公司的同等股份。

因此,美国投资者实际上并不拥有这家中国公司的任何直接投票权。但这对京东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刘强东(Richard Liu)仍然通过双层股权结构控制着近80%的投票权。刘强东持有京东约15%的股份。

京东的香港投资者将持有什么?

总部位于香港的投资者还将购买京东开曼群岛VIE的股票,因为该地区与中国内地是分开管理的。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不应与中国拟议的存托凭证(cdr)混淆,后者将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持有其顶级科技公司的股票。

京东目前的市值刚刚超过600亿美元,因此30亿美元的IPO将稀释其5%以下的股份。这大大高于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时的股价,后者将其现有股份稀释了不到3%。

然而,京东目前的股价不到今年营收的1倍,因此股权稀释不会显著推高其估值。此外,京东最近批准了一项2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期限为未来24个月,这可能会抵消股权的稀释。

在香港上市就像是一张安全网

京东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30亿美元,却可能回购20亿美元的股票,以抵消股权稀释的影响,这似乎有些奇怪。不过,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这是有道理的。

一些国会议员已经要求美国交易所将那些不向美国审计机构公开账目的中国公司摘牌。特朗普政府最近禁止联邦养老基金购买更多中国公司的股票,多家中国公司正成为众多卖空者的目标。

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京东和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可能被迫退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国企业可能被迫进入比主要交易所流动性少得多的场外交易市场(OTC)。

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因为包括腾讯(Tencent)、沃尔玛(Walmart)和Alphabet旗下谷歌在内的其他大公司都持有京东的大量股份,它们可能会抗议京东退市。尽管如此,对京东和阿里巴巴来说,在香港这样的中立市场保持上市状态是明智的,这让它们能够在不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情况下,轻松获得投资者资金。

关键的要点

与阿里巴巴一样,京东在香港上市的计划不应该对美国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它清楚地表明,中国企业希望分散投资,以防美中之间的贸易和技术战争演变成新的冷战。

本文作者:Leo Sun,美股研究社(公众号:mei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美国科技股和中概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