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我的“校本”作业

诗歌诵读,对于所有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音韵之美,更可以通过字句篇的讲授、分析,让学生对诗歌内容、诗人情感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引领学生进行自读、小组共读,将学生以情入诗,以思感诗,最终在反复吟咏中,融入诗歌情境,陶冶自身。

在南开区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亲见了天大附中教师的现代诗歌诵读课。期初,学生对于闻一多先生《红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词本身所带有的含义。教师范读,让学生初入情境,奠定整节课的氛围与基调。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分节阅读、小组阅读、探究阅读、挖掘阅读,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诗人人生履历再诵读,学生一次次的推敲停顿、重音、节奏,一次次地揣摩,一次次地在音乐的熏陶下,从小声读,到大声诵,情感愈发浓烈,与诗歌的融合愈发完美。

教师请同学来诵读诗歌,其他同学将自己的见解加以分享,“再读一读”“再揣摩一下”“再放大一下你的声音”“这句话可以慢一些”……语文课堂,仿若成为了诗歌朗诵会,而师生也陶醉其中,情感波涌。

这样的诵读,是一种心灵的撞击,是一种灵魂的互动。将诗歌读出味道、读出神韵,唯一个“诵读”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