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拽司机被刑拘,该?不该?生活中的口角,究竟能不能避免?

世上多少大祸,皆因“口不择言”、“恼羞成怒”。如果能再来一次,有没有机会避免?

笔者认为,至少有三次避免的机会。

只可惜,最终还是险些又酿成大祸,当事人也落得个“锒铛入狱”。

从公开的视频来看,陈姓女子的幼子半路上想小便,当时公交车正在半路中无法下车,于是这位母亲就抱着儿子,让其尿在了公交车的垃圾桶里。其后,司机责备这位母亲“没素质”。再后来,这位母亲就疯了似的拍打驾驶室安全门,并探身伸手拽住司机不放。司机则果断右转停车。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笔者认为这事情与以前那些无理取闹抢夺方向盘的,还是有些差别的。正因为存在这一点点的差别,所以这件事情不是完全不可避免。

自始至终,至少有三次避免的机会。

我们把事情倒过来看,先说第三个避免的机会。

最后一个可以避免此事演变成当前结果的,就是陈姓女子不去拍打安全门,不去拉拽司机。

那样自然无事。

然而,她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发起“狂”来。

往前一步,司机如果不当面指责她“没素质”,想来她也不会恼羞成怒。这就是避免事情升级的第二个机会。

司机责备这位母亲的话如果不说出口,或者换一种比较柔和方式,也许就发生不了后面的事情。

然而,说句公道话,司机此时发火也情有可原。

毕竟垃圾桶不是马桶,更何况公交车是公共空间,那么多人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怎么能说撒尿就随便撒尿呢?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孩子的大小便是控制不住的,尤其是幼儿。

你让不让他拉尿,他还是想拉就拉,想尿就尿的。更何况,这位母亲没有让孩子直接尿在地上,而是尿在了垃圾桶里。

也许,这已经是情急之下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吧。

不过,我们还是继续往前推演,为什么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出门,会出现这么尴尬的情急情况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位母亲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她在出门之前,能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呢?应该是可以的。无论是尿不湿,还是带个矿泉水瓶,都至少不会让孩子尿到公交车的垃圾桶里。

母亲为孩子大小便做好事前的准备,便是避免这件事情发生的第一个的机会。

所以我们看,三次机会如下:

第一次机会,如果陈姓女子事前准备好了应对孩子拉尿的手段,这件事情就不会发生。

第二次机会,如果司机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这位母亲的难处,嘴下留情,这件事情就不会升级。

第三次机会,陈姓女子被责备后如果主动承认自己思虑不周,而不是恼羞成怒,做出拉拽司机的蠢事,也不会险些酿成大祸,自己也不会因为违法而被拘留。

但是,三次机会都这么错过了。

原因只有一个:所有当事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与行事,不商量,不退让。于是,一件小事就这么慢慢变成了大事,大事慢慢变成了祸事。

人生没有如果。

今天晚上还看到另一则新闻,一位司机,喝退小偷,结果惹得拎包的乘客不快。所幸这位乘客没有发作,而且司机尽快解释了缘由。拎包的乘客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对司机十分感谢。

都说“冲动是魔鬼”。平时的时候都很冷静,一遇到事儿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了,结果往往酿成悲剧。这样的悲剧还少吗?

人与人之间的事儿就是这么回事。

遇到不快,忍一忍,退一步,勤沟通,就会减少误会。

如此这般,就会把很多祸事消灭在萌芽阶段。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