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聊聊赵敏的一家子

文 |《那些年》小小那

在《倚天屠龙记》中,作为蒙古权贵代表的赵敏一家,似乎很少被世人关注和解读。小说中,他们是挑起武林争端的黑手,又是功高震主的军阀。他们有勇有谋,却不时遭到后方掣肘。他们有情有义,但仍然无法扭转人心。在元末纷争的舞台上,这一家人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历史原型又是谁?

赵敏一家子

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二十六回中,有一段关于赵敏一家人的介绍——

范遥道:“这汝阳王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做库库特穆尔,女儿便是这位姑娘了,她的蒙古名叫作甚么敏敏特穆尔……这两个孩子都生性好武,倒也学了一身好武功。两人又爱作汉人打扮,说汉人的话,各自取了一个汉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赵敏,‘赵敏’二字,是从她的封号‘绍敏郡主’而来。”韦一笑道:“这兄妹二人倒也古怪,一个姓王,一个姓赵,倘若是咱们汉人,那可笑煞人了。”范遥道:“其实他们都姓特穆尔,却把名字放在前面,这是番邦蛮俗。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也有汉姓的,却是姓李。”说到这里,四人一齐大笑。

小说中,这一家子虽说站在江湖门派的对立面,但也仅仅是身份立场不同,他们本身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豪杰。在敏敏郡主和魔教教主张无忌的恋情公开后,汝阳王和王保保坚决反对。王保保怒骂道:“妹子你也忒胡涂,你是蒙古王族,堂堂的金枝玉叶,怎能向蛮子贱狗垂青?”汝阳王更是撂下狠话:“你跟了这反贼去,从此不能再是我女儿了。”但真当父女诀别之时,小说中又描绘了这样一个细节:汝阳王又忍不住回过身来问了句,“敏敏,你的伤势不碍事么?身上带得有钱么?”又叫人把自己的两匹马牵给了女儿。他是肩负灭贼使命的元朝将领,但也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父亲。

历史上的“汝阳王”

小说对于汝阳王察罕特穆尔的着墨并不算多。只知他“官居太尉,执掌天下兵马大权,智勇双全,是朝廷中的第一位能人,江淮义军起事,均为他遣兵扑灭。”但是到了后期,他却频频败在义军手下,究其原因,彭和尚有番精辟总结——“咱们近年来打得鞑子落花流水,你道咱们这些乌合之众,当真打得过纵横天下的蒙古精兵么?只因这胡涂皇帝不用好官。汝阳王善能用兵,鞑子皇帝偏生处处防他,事事掣肘,生怕他立功太大,抢了他的皇位,因此不断削减他兵权,尽派些只会吹牛拍马的酒囊饭袋来领兵。蒙古兵再会打仗,也给这些混蛋将军害死了……”最终,这位兵马大元帅因为遭明教暗算而亡。

历史上真实的察罕特穆尔(也音译为察罕帖木儿),确实是位神勇大将。史书记载他文武双全,用兵如神,元末在和红巾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从1352年到1361年,短短十年间,他从陕西打到山东,兵锋所指,几无败绩,被视为救世英雄,官至中书平章政事。然而,在1362年的益都之战中,察罕遭到降将的刺杀,终年四十九岁。

对于察罕之死,元顺帝恸哭不已,追封他为颍川王。是的,他被封为颍川王,而不是小说里的汝阳王。汝阳王是他爹的封号。后世历史学家蔡东藩哀叹道:“以智勇之察罕帖木儿,竟为小丑谋毙,良将亡,胡运终矣!”

察罕死后,他的养子王保保走向了前台。是的,历史上的王保保,并非察罕亲生。他是察罕姐姐的儿子。王保保接手了察罕全部兵马,在元末乱世中继续书写传奇。


历史上的“王保保”

《倚天屠龙记》中的王保保戏份不多,只是一个小配角。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王保保可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朱元璋曾问手下诸将:“谁是天下奇男子?”众人皆曰“常遇春”。不料朱元璋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由此可见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这位让朱元璋求而不得的“奇男子”到底奇在哪儿呢?

首先,作战能力奇强,屡次击溃明军。

他曾先后击溃过汤和、于光、李文忠、蓝玉等名将,吓得明朝将领们都不愿与他正面交锋。他的事迹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老百姓甚至把他编进谚语——如果谁做了一点小事就骄傲,便可以用“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耶”来讽刺他。意思是,这点事算什么,有本事你到西边把王保保抓来!

其次,心理素质奇佳,屡败屡战,从未被打倒。

王保保也不是没打过败仗。一次回救大都之时,大本营太原遭到徐达突袭,王保保匆忙回援,却在夜里遭到偷袭,他都没来得及穿好靴子便赤着一只脚跨马逃奔,身后只有十八骑兵,其他四万大军皆被俘。还有一次,两军于甘肃沈儿峪对垒,徐达命人昼夜轮番惊扰元军,使得元军一直精神紧绷。难得有一夜安静,王保保军队纷纷懈怠昏睡,结果再次遭到夜袭。这次王保保只带了老婆孩子仓皇逃出,八万多将士全部折损。但是,不管之前输得有多惨,王保保都从未失去赢的信心。

两年后,朱元璋发动十五万大军,派出最强阵容,分三路向漠北挺进,势在一举端掉北元。危亡之际,王保保沉着排兵布阵,佯败引徐达部队深入大漠,在漠北通过伏击斩获明军万余人,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此一战,明军遭受重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

其三,忠诚度奇高,任凭朱元璋如何拉拢,他都纹丝不动。

对于王保保这样的猛将,朱元璋早就想拉到自己的麾下。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给王保保写过七封招降信,结果均遭无视;朱元璋还派人出塞劝降。使节一个比一个大牌。然而,去到王保保大营,有的被扣押、有的被断臂、有的被毒死,愣是没一个人能说动王保保。

除了直接招降外,朱元璋巡河南时,还曾下旨祭察罕帖木儿墓,后来又把王保保之妹王氏许配给自己的二儿子秦王朱樉(shǎng )为正妃,

王氏也被认为是赵敏的原型。谁料王保保这个钢铁直男,无论如何都不为所动。

可以想象,朱元璋何等郁闷,却又无可奈何。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对王保保屡次招降,如果他投降我,不失王侯之位,还可以做一代名臣。而元朝已经奄奄一息,他却死心塌地地跟随元主,“岂识时务者哉?” 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没得到王保保,三是元太子无消息。由此足见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大概在洪武八年,王保保“从其主徙金山,卒于哈喇那海之衙庭。”多年以后,当明军再次北伐时,北元政权再也没有一个像王保保这样的人站出来。北元也很快被摧毁。

赵敏这一家,在历史上,对元政府忠勇无双,死而后已;在金庸的笔下,父子情深,兄妹友爱。虽然书里书外,他们一家都是朱元璋的对手,但在对手的眼中,他们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