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1

26岁的姚精致,是某公司普通职员,月薪3500元。她白天辛苦工作,加班后要挤地铁回到自己在城中村租的20平米小单间。点了一份外卖,哪怕饿得饥肠辘辘,第一件事却是拿出精致的北欧风小餐盘,慢慢将外卖盒里的面条倒进去摆盘,搭配上那颗摆拍过无数次的牛油果。


然后手持她分12期购买的iPhone11 pro max,换了好几个角度拍照,并在照片的一角露出自己花费2000元购买的戴森吹风机,最后满意地发了朋友圈,配文:“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姚精致在这个时间点,在她的朋友圈里活得很精致,但这是她透支了未来的可支配财富换来的。

2


《奇葩说》第六季中詹青云就“精致穷”的辩论“我们看似过着自己喜欢的光鲜亮丽的生活,靠透支未来、借贷消费、分期付款的方式,维系着表面上的精致。可是我们每天早上醒来,头脑中带着一串串的焦虑数字,我们真的有感觉到开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们获得了短期的财富自由,却要在未来更多的日子里去填补这个大坑,如果你生病了、离职了、发生了任何情况没有收入了,席卷而来的是你之前分期、贷款所埋下的风险种子。

精致穷的“幕后推手”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既然压力这么大工作这么疲惫,那何不向未来借取财富满足这一刻的精致,去装点自己的生活,宽慰自己的辛劳?


其实这是资本设置的消费陷阱,他们伪装的消费主义文化在冲击着我们的防御,在精致诱惑的凶猛攻势下,防御瓦解了,我们接受了它的“洗礼”,这瞬间我是自由的,我是成功的,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将在还款日到来的时候破灭,我们将面对负担不起的账单和透支了几个月的财富自由。用来装点生活的这笔钱,可能是未来学习的启动金,生病的储备金,辞职的生活保障金,面对困境不用求人的尊严。
《致命女人》里刘玉玲提到“所有的事情都是生意,所以我工作后很努力地存钱,我把这笔钱称为‘Fuck You’基金,拥有这笔钱,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比如有人强迫你或者辞退你,你就可以对他们说Fuck You”。

3


精致没有错,穷也没有错,为了精致变穷才是错。黄执中在《奇葩说》的辩论词“人生的本质就是粗糙,精致是包装在外的,不能拥抱粗糙的人拥抱不了自己,憎恨粗糙的人也终将憎恨自己。那些不会崩塌的精致往往是不花钱的精致,精致的习惯、独到的品味、精致的灵魂,这些都不会崩塌”。
恐惧“穷”,害怕其所对应的粗糙和朴素,觉得穷而不好意思,假装富有才能活得下去、活的更好,这是对穷的不耐受。

林徽因曾住过最偏僻简陋的屋子,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她仍去旧货店淘来家具和书籍,把野外废弃的粗木地板做成朴素的小书架,给家里的陶制土罐插上在野外采集的鲜花。即使生活困顿,依然活得精致。


真正的精致不是表面上,依靠昂贵的鞋包化妆品等外物来体现自己。而是从内心真正确认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种尊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在狼狈环境下保持体面的精神。不做欲望的奴隶,才能在自由的空气里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这样的精致,是对生活最好的热爱!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废话,但很少有人愿意说给你听,我是青衫,一个愿意说废话给你听的人。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