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用好“金点子”就业扶贫“活”起来

春天的梁河县大厂乡,处处生机勃勃。为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厂乡以党建引领,强组织、建平台;清家底、建台账;强技能、增本领;送岗位、促就业;抓服务、稳就业等。建立转移就业“一库”“一平台”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金点子”。实现大厂乡劳动力5842人,有序输出转移就业3241人的好成绩,有力推进就业扶贫组织化工作。

“大厂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深化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成立乡就业扶贫组织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精准下情,吃透上情,服务民情’的要求,全面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转移1人,致富1户’的目标。”大厂乡乡长谢华介绍,为精准摸清全乡就业底数、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基础工作,抽调县乡村工作队员70余人,组建5个村级就业服务小分队,按照“五清四明”(即: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收入情况清、服务对象清;择业意愿明、培训需求明、就业意向明、现实收入明)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对全乡16—60周岁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全乡转移就业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据统计全乡劳动力5842人,已转移就业3241人,未转移就业在家务农2597人,有转移就业意愿未转移就业385人,有就业培训意愿1505人。

据介绍,大厂乡按照摸底排查分类,围绕青壮年人群中有一定文化程度,有转移就业意愿、有技能培训意愿需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按照“缺什么,需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点餐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2场次,使具备条件的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以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就业组织工作,做到“市场需,支撑足,技能优,收入佳”,为乡村振兴储备发展人才。

同时,大厂乡采取以“送”岗位,促就业的方式。以党委统筹,政府搭桥铺路,发挥就业服务小分队转移就业组织员、宣传员、服务员、联络员“四员”作用,按“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服务标准,通过专场招聘会和定向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就业67人;通过自谋创业就业3002人;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72人。

大厂乡按照“把留守人员照顾好,把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好,把外出务工群众服务好,把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提升好”的“四好”标准,采取“组织联、党员结、定期访”等网格化服务、动态管理措施,实现户均1.5人稳定转移就业。

云南网记者 管毓树 李沛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