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政策一日游,背后的真相惨不忍睹



房地产行业风风雨雨几多年,很荣幸,当下的国人在不断地见证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房价从2000多元上涨至9300多元,涨幅高达350%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如今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地,更像是一个家庭财富的体现。房子的单纯住的属性也增加到了具有金融属性的地步。随着房价持续不断的高涨,整个社会也开始认识到房地产泡沫风险所在,以至于从最高层出台了非常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房住不炒”的主论调出台。房地产行业发展经过高频有效的调控政策收紧(2017年250次,2018年480次、2019年620次),逐步从一路高涨的房价回归到平稳。

不过面对高频次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不断调整的楼市,不同的群体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房地产市场平静的表面之下出现了零和博弈的局面,没有房子的人期望房价再跌一点,好更轻松的买到房,不在望房价兴叹,哪怕每平再跌个500、1000元,一套房也要节省数万甚至几十万元,这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可能是一年的收入;同样的,已经买房的人期望房价再涨一点,特别是那是手上房子多套的人,房价上涨意味着财富的增加,房企开发商希望高周转……

面对疫情之下的开局之年,今年很多行业非常的难,房地产行业也无法越过,今年的整个市场行情只能说是难上加难,4月27日,福州高新区官网发布“关于调整高新区片区控价方案的通知”(见下图1),引发不少网友热议,瞬间在福州地区不少朋友的社交圈里广泛传播,不少中介也是乘机兴风作浪,“吹捧房价要涨,抓紧抄底”的消息话术频频闪现(见下图2)。不过好景不长,不到一天时间,该文件便从高新区官网撤下,与此同时该通知同步报道的官方媒体也将相关报道删除。


(图1:福州高新区发布的控价调整文件)

(图2:朋友圈截图)

按照原通知的内容显示,福州高新区想要打算给新楼盘提价,主要想给以福银高速为界划分的两个片区提高控价,即福银高速以北片区(18845元/㎡)、福银高速以南片区(16845元/㎡),不过控价通知发布不到一日,由于未知原因便被撤销。有网友笑称:“好惨一高新区,楼市政策一日游”。原本应该非常谨慎的楼市调控政策,为何说出就出,说变就变呢?

放眼全国,在今年上演“楼市政策一日游”戏码的并不是福州高新区这一例。据有关机构统计,在疫情之下的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包括海宁、广州、济南、宝鸡、驻马店、青岛等6个城市上演了“楼市政策一日游”。早在3月份浙江海宁启动“云上房博会”前,就曾放出一条消息:“非海宁户籍人口在海宁限购一套住房”政策暂不执行。这条政策被认为相当于全国第一个“鼓励炒房”政策,但很快内容被删除,官方也对外表示维持原政策。而4月份初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办的“青岛网上房地产”网站发布了“2020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网络房展”活动规则,其中多条被解读为“促销式”放松限购和限售。不过,随后青岛火速“更新”了规则,不仅取消了“部分份额不算一套”,更将“5年门槛变2年”限定为2018年4月18日之前新购的住房。不仅如此,规则发布涉及部分人群购房宽松政策也全部消失了。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楼市状况,从河南开封,再到驻马店,以及广东、江苏和甘肃等地方的部分城市,都不断的尝试推出政策,鼓励买房,想要放开调控政策,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也无不在说明一个潜在的问题,各地出台政策过于随意,部分政策明显触碰政策底线,国家释放信号的态度不容置疑,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不容违背。

尽管国家一再强调“房住不炒”,为何不少城市依旧在政策的边缘试探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太过于依赖土地收入,以至于依赖土地的收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惯性,为此不断地尝试给房地产开发开绿灯。另外由于疫情的发生,楼市发展显而易见的遭受影响,为了保障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不少地方出台了抗议期间的楼市政策,但是有些小城市稳定楼市的政策却越界了,而这个界正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很显然,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2020年,房企的日子很难过,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轻松,经济复苏的压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