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逮鱼还不算,一直领到渔场边”南召“星火计划”点燃脱贫致富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材;授人以材,不如授人以技。

着眼培育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南召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相继探索实施了就业“星火计划”和产业“星火计划”,截至目前,已发放“双业”奖励资金1526万元,带动2万余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有效地激活贫困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订单式”技能培训 “搭平台”开发岗位

南召县探索实施的产业、就业“星火计划”,即通过技能培训、搭建劳务平台、壮大产业发展、加大补贴力度等系列措施,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有劳动能力人口转移就业增收的目的。通过实施该计划,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探索出了一条助推贫困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在具体实施中,南召县积极谋划、统筹谋划,重点推进技能培训、搭建劳务平台,以强有力的措施,务实的工作方法,确保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有的放矢,实施订单式培训。全县整合农业局、科技局等13个部门培训资源,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分批分类,实施订单式培训,实现就业、培训对所有有就业能力或部分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目前,共培训涉及苗木花卉、畜牧养殖、柞蚕养殖、香菇种植等10余个专业,已培训贫困群众2.5万余人次,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县里开展家政、足疗保健、驾驶证等短期技能培训60余期,领证并发放补贴贫困人口达2329人,这些技能培训,极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有了创收技能,还需要合适的岗位才能获得稳定收入。南召县积极搭建供需平台,由人社部门牵头,适时举办大型招聘会,依托新郑南召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新郑市知名上市企业“好想你集团”、“达利园食品”等100余家优秀企业,先后到南召县召开5次大规模的扶贫就业推介招聘活动,涉及餐饮服务、厨师、销售、仓储、物业服务等33个不同工种,有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大力拓宽了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助推贫困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就业早日实现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全县转移务工贫困人口达7800余户9000余人。

做好“6+N”“林+N”加法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南召县在创新“林蚕菌、林苗景、林药果、林养游”四个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努力加大投入,通过奖补等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尽最大努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仅是群众增收的途径,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南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加大产业投入,实施“6+N”产业扶贫和“林+N”生态扶贫,重点围绕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艾草和酵素等产业,投入扶贫再贷款3.5亿元,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此外,还投入“户贷户用小额贷款”1.75亿元和到户增收补贴9000万元,带动2.1万户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产业项目,助力全县产业发展。

让企业、农户尝到甜头,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动力。南召县科学规划,综合实施奖补政策,根据制定出台的《南召县产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和《就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县财政投入补贴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户给予资金补贴,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就业的内生动力。产业方面,贫困户以户为单位,年度自主发展产业稳定收益在6000元以上的,按产业项目净收益5%给予补贴,以此推算,最高补贴不超过1500元;在就业方面,发动县域内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脱贫攻坚,吸纳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年度务工收入按1万元、2万元、3万元分别对应给予500元、1000元、1500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500元。同时,对于优秀的帮扶企业、个体户、新型经营主体,政府在金融、创业、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而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热情。对贫困户家庭既有产业又有就业的,达到标准双向均可享受。补贴以村为单位,规范户申请、乡核查、县抽查和对户打卡等流程,确保项目真实、资金精准。

抓住产业扶贫和就业脱贫两个最管用的方面,双管齐下,南召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发进取、埋头苦干,以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来惠农增收致富,正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全媒体记者李仰峤 赵春蓓 通讯员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