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读者、听者、语者、笔者,你是哪一个?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学习模式理论,这个理论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有视觉类型的人、听觉类型的人、也有行动类型的人。也就是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了解什么方式是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信息的处理效率,而观察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可以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实际上在很多情形下,我们不能只用一种方式来获取信息,多渠道,多方位的获取信息,有助于我们精力的集中,就好像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它本身就把我们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下,让我们能够精力更集中地面对屏幕,导演请你用他喜欢的方式来诉说一个故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视觉类型的人,也就是我更喜欢阅读来获取信息,我对色彩和图形更敏感,但是我最近发现自己的听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比视觉来得更高效,这个到底怎么回事呢?

得到把音频课程和知识付费的概念推广到了极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通勤路上听音频,喜马拉雅听也成为个体主播的主要传播平台。我每天的通勤通常是坐地铁,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听,但北京早晨的地铁看起干货来还是很受干扰,所以大多时候选择听。听到觉得很有启发的地方,就会在手机中把它记录下来,以后被查。(不过好像查的时候并不多,但是记录下来,心里就会有点底,好像是这个知识就是自己的赶脚了。)

自从有了听得这个渠道,才让我发现之前对信息的获取上我竟然忽略了对“听”这个渠道的重视程度,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许“听”才是我更高效获取信息的方式。

当然我们都是一个综合体,用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但无疑听和读是两种必需掌握的信息处理技能,它解决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问题,以及信息的异步传递和历史传承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对信息处理的方式,最终决定了人类成为地球上的地位,哈哈。

说得有点远了,拉回来,咱们说完信息的输入,我们再说说信息的输出。

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一边是信息的消费者,一边是信息的生产者。如果把每个人比喻成一台机器,一方是信息的输入,另外一方则必然是信息的输出。信息输出的形式对于普通人也大体分为三种:文字、语言,现在还可以有视频等(视频更多时像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人的输出方式,我们在这里不作过多的研究)。

工作中大多的沟通还都集中在文字和语言。你想过这两种沟通方式可能你也许要择一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吗?

作为以采购为职业的一名职场人士,沟通必不可少,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人和人的沟通并不是太大问题,但沟通实际上还分很多的场合,当沟通的对象不同,沟通对象对你所要沟通信息的熟悉程度不同,沟通的内容也需要随之调整,这里有点心理学的味道。

除了口头沟通之外,写作也是职场必须掌握的一种沟通的技能。最终我们的很多工作文档,都需要保留下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好像我们的产品设计书、设计图纸、商务合同、业务流程、操作手册等等。这样的文件帮助企业能够将希望传递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从而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信息更多的传递目的不是为了文字之美,而是为了要把事情说清楚,信息传递到位。

虽然在职场上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笔头沟通的技能都需要掌握,但是实际上到极致,你会发现,会说的人一般都不擅长写,而擅长写的人也都不太会说。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

曾经以为我最擅长的信息输入是“读”,但不是,它可能是听。

曾经以为我最擅长的信息输出是“说”,但不是,它可能是写。

你观察过自己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吗?你到底是听者?还是个读者?是个笔者?还是个语者呢?

作者介绍:打过工,创过业,爱码字,爱画画。人生就是不断突破舒适区,打造属于自己的升级系统,唯一不变的就是成长。

个人微信号:【growingup123】请注明“职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