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称"女儿不能亲嘴",底线教育是孩子自我保护的铠甲

前段时间,张亮喜登热搜榜首。在育儿综艺节目《新生日记》中,张亮和好友姜潮,麦迪娜聊天时,说其女儿喜欢趴在他身上,对他很是依恋,特别喜欢和他相处。

同时,他态度坚决地说,"女儿不能亲嘴",还不止一次地说了这句话。他很爱自己的女儿,但他说爱的表达可以有很多,比如亲女儿的额头、头发或者手背,但是,一定不能亲嘴。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所以这辈子就格外黏着爸爸。有时候,就会做一些亲密的动作,这是父女之间,爱的表达。

可是女孩需要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父亲的爱也要有分寸和界限。

古话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表示,3岁左右的孩子,随着儿童神经生理的逐渐成熟,性探索也会出现。他们会开始注意自己和异性的区别,也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隐私意识逐渐成型。

孩子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父母可以保护儿女一辈子,教会他们自我保护尤其重要。尤其是女孩子,越早建立性别意识,越能尽早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

1. 危险无处不在

大家可能认为恋童癖是"喜欢幼儿的人,多半是性无能或者半无能。一般都是那些变态中年大叔,人生失败者。"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根据案件调查,恋童癖的分布非常广,分布于各个阶层。

恋童癖是严重心理变态,和对象是什么人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恋童癖的的例子很多也很广泛,比如夫妻生活和谐的夫妇,公司高管,政府公务员,事业有为的年轻人,甚至也有女性对男童的猥亵。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9.7%的女性及7.9%的男性在十八岁之前曾遭受过性侵害。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方向明教授在向世界卫生组织做的一次报告中,运用本土研究数字估计,中国9.5%的女孩和8%的男孩遭受某种形式的成人性侵,从猥亵到强奸。

另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的4年间,仅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害儿童案件量就达到10782起,换算下来,平均每天有超过7件;也就是说,至少每天有超过7名儿童被性侵害。

然而,这些能够进入司法程序或者经媒体报道的案件,相对于实际发生的案件儿童,也不过只是冰山一角。

女童保护基金会对全国31个省份的9151位家长及2002名14岁以下的儿童的调查问卷显示:

有68.63%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防性侵害教育;

86.55%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

有7.17%的儿童表示有过或者经常遭遇未经本人或者家长同意碰触隐私部位,存在被性侵的风险。

在媒体报答的未成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中,很多被害人由于性教育的缺乏,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在侵害实际发生后也不认为自己遭受到了性侵害。

朋友的表姐抱怨八岁的儿子天天撒谎,让她苦不堪言。

儿子总对她说:"舅舅喜欢亲和摸他的小鸡鸡。"

朋友的表姐说:"不要再骗人了,舅舅已经30好几了,而且有儿有女,怎么会这样对他……"

首先,八岁的小孩子很少会说这样的谎话。其次,不管是不是真的?家长都必须查清楚事情真相。

后来得知,这件事居然是真的。朋友的表姐报了警,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妈妈的儿子不是舅舅唯一的受害者,舅舅的电脑里也存满了儿童色情图片和视频。

最后,这位勇敢的妈妈带着儿子一起出庭作证,也鼓励其他受害者站出来,把侵犯者——自己的亲弟弟投入了监狱。

养娃不容易,孩子的安全无小事。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是给孩子的安全上了一道保护锁。

2. 男女有别,有性别意识才有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学家汤姆逊的研究报告指出:

三岁是孩子性别意识的过渡期,在三岁之前,孩子的性别意识十分模糊,并不懂男孩女孩有什么区别。

在三岁之后,孩子开始慢慢理解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事实。

会把"我是男孩子""我是女孩"挂在嘴边,并对男女的衣着、行为、性格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就开始形成了心理性别。

所以,最好在三岁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告诉孩子男孩与女孩的差别。

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不回避孩子的疑问

每一个人的小时候,基本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

父母的回答五花八门:充话费送的,门口捡的,从我胳肢窝生下来的……

教育心理师叶致芬曾提过: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询问这个问题时,由于不晓得怎么和孩子解释"关于发生性行为而有了爱的结晶"这样的过程,于是就用玩笑话来搪塞孩子。

殊不知这样的回应不仅让孩子想法产生混淆,也错失了和孩子坦率讨论性的难得机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进行科普,可以通过一些绘本、简单的给孩子写的科普读物,进行解释。

(2)教会孩子认识身体

让孩子学会辨认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通过游戏的形式,给孩子分别讲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它们各自的用途。

比如手是用来拿东西、吃饭、看书等行为活动的,告诉孩子男孩女孩的区别,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3)学会隐私保护

在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的同时,一定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有隐私意识。

可以通过玩游戏告诉孩子,男孩女孩分别有哪些部位是不可以给人碰的;作为男孩或女孩,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比如洗澡,是只能在同性的澡堂里的,不要带孩子去有异性的澡堂里洗澡。

男女有别,从小开始,给孩子树立正确观念,从生活点滴开始。

给与孩子正确的性别教育,是我们每个父母的责任。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教会孩子拒绝不恰当的相处形式,让孩子早一点懂得自我保护。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