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在心灵深处,至少还有一小块净土

比罗志祥更过分,古代终极渣男诗人元稹(下)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元稹和薛涛的这段感情算是典型的"痴情女子负心汉"了,明知没有结果却要招惹薛涛,在薛涛情根深种时又抛下她。

薛涛原是才华不输男儿的奇女子,却为了元稹孤独终身,可怜亦可悲。

而继续看我们上文讲到的裴郧的女儿裴淑

经过几次猛烈的攻击之后,元稹终于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每天就是吃吃喝喝,享尽软饭之荣华,直到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四川达州上班。好景不长。公元823年,元稹第三次被贬,这次是被贬到了浙江绍兴。

大才子元稹的感情之路到此就结束了吗?

不!江南烟雨,佳人美景

果然,他一去就瞄准了当地能唱会作诗的一个网红:刘采春。

作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元稹上任后就用公款给刘采春开了一次演唱会,而且还亲自作诗,高度评价刘采春唱歌的水平。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一看新领导又帅有有钱还懂诗歌,喜欢的不得了,元稹也立即从欢场赎回刘采春,然后将她纳为小妾,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

造化弄人,公元830年,元稹被升官,即刻需要回京。

于是,他果断抛下刘采春、独自回京,如同抛弃前面的妹子一样。

他一走后,对刘采春彻底不理不睬、不管不顾,甚至连信都懒得写。

最终,刘采春也看透一切爱恨,选择投河自尽。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我觉得元稹的这句诗像极了他自己的人生。

他浪荡不羁的内心深处,可能是他自己也难理清的孤独和失意。

一生漂泊,无人可长恋。

他写过一首《古决绝词》: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天公信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他不是不想终结这段记忆,然而无论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份情,这份爱,仍是他欲罢不能,欲说还止,不吐不快,可又不敢直抒胸臆的心结,一份希望解脱,可又排遣不掉的沉重负担。也许,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脑海里已是一片空白之际,这个被他抛弃的女人影子,还影影绰绰在。因为真正的爱,是不死也不灭的。

这就是他在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所赞美、所感叹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于是,我想,写出这首诗的元稹,在他心灵深处,至少还有一小块尚未沦丧的净土。冲这一点,比之那些蝇营狗苟、争名夺利、让人泄气、渐行渐远的人,还真是想对一千多年前的这位大师致敬。无论如何,在他心里,还保留着一点最后的可贵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