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每年4月都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灿烂的樱花将由南向北渐次绽放在日本全境,据统计,2019年短短20天的樱花季就有500万国际游客专程赶去赏樱。

而今年,因为疫情的爆发,出行计划只好暂时搁浅,“云赏樱”的直播令网友们刷起了#好想看日本樱花啊#的话题。

还记得中国向日本驰援的抗疫物资上曾写着“雾尽风暖、樱花将灿”“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人们期盼着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来年春天能亲自去日本看樱花盛放。

电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出自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小林一茶。俳句是日本特有的诗歌形式之一,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型,格式上由五、七、五共十七个假名组成,内容上则以“季语”为主,指的是能表现季节的事物。

诗人观自然光景、四时变幻,生出无限遐思,用短短十七个音节吐露出刹那的印象和瞬间的感兴。

这种短小精悍的诗型的妙处正在于它的点到为止,话外余情暧昧不明,令读者也浸入了诗人的自然天地与无边思绪之中。

松尾芭蕉有一首数一数二的名作:荒海や佐渡に横たう天河,意思是大海汹涌呀,天河横在佐渡岛,使人能想起唐诗名句“海上升明月”。

但按照中国人的语法和审美,还要有下句,接上“天涯共此时”才完整,才能顺着想下去,品味所含蓄的意味。可听了佐渡岛上横亘的天河,我们情不自禁地等下句,下边却没有了。

要是只有“海上生明月”,没有“天涯共此时”,恐怕我们不认为是名句。而俳句,只一句“海上生明月”,其他任凭读者或听众去想象。

松尾芭蕉另一首名作是“乌鸦停在枯枝上,秋日的黄昏”(枯枝に烏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

只看字面的汉字,我们也能一下子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芭蕉的俳句正是取材于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我们的思维和审美,假若到“夕阳西下”为止,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或许这首词也不会成名。即景寄情,俳句被字数限制,没地方说那么多话,“断肠人在天涯”交给读者去浮想联翩。

松尾芭蕉的铜像

俳句作为一种日本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人人可写,人人会写,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好以此消遣,就像中国人跳广场舞一样普遍。

日本人常说他们热爱自然,对四季的变化很敏感,吃东西更是讲究时令,大概与俳句大众化不无关系。

“阐说俳句的本质就是阐说整个日本诗的本质,也终将是阐说日本人的宗教与哲学。”

——物理学家、随笔家、俳人寺田寅彦

俳句闲趣风雅、禅意悠远,这种寄情于自然、物我同悲的美学被称为“物哀”,正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

日本人钟情自然主义,从中抒发出纯净、细腻情感的特质,还可以从文学名家那里中窥得一二。

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今夜月色真美”据传是出自日本近代享誉盛名的作家夏目漱石,据说他在任英语教师时指导学生英日翻译,将英语中热烈直白的“I love you”翻译成“月が綺麗ですね(今夜月色真美)”,借月色温柔,诉说绵绵衷情,凸显出独属于日本人的含蓄与浪漫。

动漫:月色真美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写作时也非常关注个人感受,概括自己的创作风格是“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力图将它们与社会、国家和世界连接起来”。

比如出自《个人的体验》的这一段对气温的描写,将内部的身体感受与外在的自然相连,形成一种奇特而交融的氛围:

“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消失得干干净净。无论是谁,试图在幽暗的潜意识中摸索昼间存留在肌肤上的温暖记忆时,便流露出含混的叹息。”

另一位更为中国读者熟知的当代作家、近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村上春树,他的写作手法和文体结构被普遍认为更有西方文学特色,语言风格更加明快。

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尽管外衣不同,他文字之中的细腻婉转依然是日本式的。比如《挪威的森林》中这段因为幻想着共同玩耍的季节而流露出的情愫: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日本作家钟情于描写人性与情感的微妙之处,表达喜悦与爱意时暧昧而隐晦,表达悲伤与丧失时克制而寂静,文字中的含蓄与意蕴折射出的正是这个民族的性情。

这种精致暧昧的日式美学特色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中,还在日本文化的更多层面中有所呈现。

三联中读现邀请了来自11个不同领域的资深学者,他们有的是研究日本文化的大学教授,有的是长年旅日的学者,他们将分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带你深入了解思想、京都、俳句、茶道、禅宗、美术、电影、小说、音乐、建筑、二次元等复杂又迷人的日本文化元素,比如:

日本人参悟茶道,从主人点茶到客人品茶,从环顾茶室到静赏茶器,每一步都珍重细致,将一盅茶饮视作一场修行;

日本画家的画笔之下不歌颂永恒,而是将色彩凝聚成顷刻间迸发的美感,绘成一幅又一幅绮丽的画卷;

日本电影人的作品透过看似平淡的家长里短,直击社会人情百态,也突破了文化的隔阂,打动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还有日渐兴旺的二次元产业,那些令成年人也迷恋的动漫和游戏、美型少男少女故事的背后藏着的是属于日本人的文化共鸣;

《透视日本——从京都到“二次元”的10次文化巡礼》将通过70节音频课程,从10个不同的文化视角切入,为你抽丝剥茧,深入解读那些触动心灵的日式美学,令你全方位体验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早鸟价:88

原价:129元

全网前1000名购买

就赠价值35元的图书《菊与刀》

打卡全部章节再赠三本经典日本文学中读有声书

课程亮点

01 70讲音频,勾勒日本文化基本面貌

俳句、小说、茶道、禅宗、电影、二次元……这些代表性的日本文化符号,不仅触动了我们,也征服了全世界的受众。日本人强烈的形式感正是继承了其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他们的日常,表达着日本人的情绪。课程通过10个日本文化元素,带你理解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民族。

02 700分钟探寻之旅,解锁日本文化精神

我们常常因为那些似曾相识的元素而误认为自己了解日本文化,其实日本文化比你想象的更加暧昧和“似是而非”。课程通过700分钟精细讲解,沿着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线索,层层深入剥开文化表面的面纱,为你解释日本民族矛盾与和谐并存的文化特性。

03 11位专业大咖,漫谈日本文化前世今生

由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11位大师名家组成国内顶尖讲师阵容,带你由最熟悉的文化符号进入,一端回溯古典美学,一端看顾现代生活,透视在本土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日本文化基因,逐步进入文化背后陌生的领域。

课程大纲

购课福利

早鸟价:1 88元元

原价:129元

全网前2 1000名购买购买

赠价值35元的图书《菊与刀》

*限量赠书,只针对此精品课单点付费订阅用户

不包含VIP免费领取用户

打卡全部章节再赠3 中读有声书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作品》

《人间失格》《我是猫(中文版)》

各1本,共价值55.8元

*详情请看课程大纲内的打卡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