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让淄博这家琉璃工坊成网红“打卡地”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4月23日讯(记者 郑昊 孙梦媛 潘雯)随着一部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热播,该剧的拍摄地——淄博博山的西冶工坊也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前往西冶工坊,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的传承与发展。

从文明到艺术掌门人要传承下去

“琉璃,其实是一项火的艺术。”西冶工坊的董事长李志刚一语中的。

从人类能够使用火作为工具以来,人类的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自唐朝以来,琉璃的制作工艺便已经出现,到了明清时期,这样的工艺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水平。作为中国琉璃之乡博山,目前已经有琉璃生产及配套企业达200多家,花色品种上万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不难理解李志刚称其为“火的艺术”的原因。

李志刚掌门的西冶工坊,便是其中琉璃制作工艺最全的一家企业。据了解,西冶工坊内目前有琉璃制品数千种,按照品类分类有十余种。“其实接触这一行的初心,就是想作为一名琉璃之乡的本地人,要把这项工艺传承下去。”李志刚说道。

面对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和世界接轨

让李志刚感到骄傲的是,目前厂内几乎所有的成品都由麾下50多名师傅手工制成。“从收藏性来讲,我觉得手工琉璃的收藏性格外强。因为手工制作的稀缺性和工艺难度要比模具的难很多。所以我们只要能手工制作的就一定要手工制作。”

在西冶工坊,根本找不到两件完全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不过,作为一种工艺品或者收藏品来讲,琉璃在当下的销售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国内消费者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再有一个就是现在的形式也让消费者无暇顾及。”对于眼前的困难,李志刚并没有回避。在李志刚看来,琉璃毕竟属于“精神消费品”。

“从学术上来讲,琉璃一直没有进入‘教科书’,这是一大遗憾。琉璃也是玻璃的一大类,都是不规则的结晶体。中国叫琉璃,国外都叫‘glass’,翻译过来就是玻璃。玻璃艺术就是精工艺术,中国的琉璃怎么能够走出国门和国外接轨,就是要和玻璃艺术接轨。咱们现在的工艺和国际上其实越来越趋同,都是用铁管吹制,都是热塑。”当谈及起琉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如何去和世界接轨,李志刚这样说道。

坚持纯手工的传统,继续研发新的工艺。在疫情的当下,李志刚选择继续坚持。为了让琉璃能够获得更多的推广,李志刚将品牌看得更加重要,“我们是琉璃之乡最早打品牌的工场,有了品牌,才能真正立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