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二章:释“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商汤的《盘铭》上刻着:“如果一天能够洗涤自身的污垢,从而焕然一新,那么就应该天天这样清洗,持之以恒,并且每日不间断的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尚书•康诰》中说:“作为国君,就应该带领百姓振奋起来,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但却不断的自我更新。”因此,作为统治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尽一切努力,去追求自我更新,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

读后感: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的智慧,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经典中传达的是无上的智慧。你的成就有多大,就看你能吸收多少,把那些经典中的三观,转化成自己的三观,服务这个社会。太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

有人说:凭运气得到的一切,最后会凭实力输掉。那是因为你的认知没有跟上你前进的步伐。

本篇强调的还是在修身层面,儒家经典中,大部分内容在讲:诚意、正心和修身。这三点做好了,能把事情做成的概率相对来说就比较高了。

学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然后服务社会,赚取财富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些具有大智慧的人,追求的是服务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名利的得失。有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苏格拉底的。有人问他,你这么厉害到底能不能自己赚到钱呢?于是苏格拉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说苏格拉底夜观天象,发现接下来一年油菜籽会丰收,于是给所有的榨油坊一些定金,承包了所有的榨油坊,第二年果然如他所料,苏格拉底成功的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成了当时的首富。我们不管事情的真伪,具有一定智慧的人,想要做成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孔子三千门生,培养出不少具有通天之能的人才,有政治家,有军事家,有商人。既然如此他自己难道就不能做成其中任何一件事情吗?答案肯定不言而喻,而这位伟大的圣贤一生都在教书育人,帮助别人成功,才有了今天深入人心的那些儒家经典思想。

那些名震天下,影响后世的圣贤,都是以利他之心,服务于整个社会,为人类思想的进步而鞠躬尽瘁,为人类谋福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本篇所说的不断更新,洗涤的不止是身体,更是我们的灵魂。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在说本篇的“新民”。

愿我们每个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提升认知,脱离低级趣味,找到活着的意义,完成此生的使命。

感谢赏阅,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