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这4种癌症都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虽然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但是随着医学发展,现今在癌症治疗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先进手段。可以说,技术的不断创新,让癌症渐渐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杀手”,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高发年龄段为45~55岁和70~75岁。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的年轻患者较多,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10~20岁。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李荣表示,与西方国家女性相比,我国女性绝经较晚,造成雌激素在人体内存在时间较长,更有可能诱发乳腺癌。这也提示我们,对于亚洲人群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方面应探索不同的策略,而不是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但李荣也指出,从我国临床来看,很多患者都是到了晚期时才接受治疗,其治愈率也会普遍降低。而究其原因,是东方传统保守的思想,让很多女性羞于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导致很多女性忽略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李荣强调,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及高危筛查,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能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80%以上。


肺癌:靶向药更新为患者带来希望

根据全国癌症数据,肺癌发病率已攀升至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第二位,发病特点与家族史、遗传关系较大。


肺癌是一种多基因病,在众多的肺癌驱动基因中,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肺癌患者的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也意味着女性肺癌患者很容易找到基因靶点,适用靶向药物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部肿瘤科/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冯起校介绍,他曾经治疗过一位73岁女性肺癌患者,该患者在2015年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癌,通过基因检测发现EGFR突变,适用靶向治疗。


虽然至今这5年期间,她反复出现耐药,但由于药物研发每年都在突破,因此她还是可以找到合适的药物。这5年来,她除了要按时吃药,外人完全无法看出她其实是晚期肺癌患者。


肝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预防

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病三部曲,很多慢性乙肝病人都担心自己会发展成肝癌。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胰肿瘤科/肝病科副主任陈逢生表示,我国约有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不治疗,大概会有20%左右进展为肝硬化;而进展为肝硬化的那部分乙肝患者中,又有25%左右可能会进展为肝癌。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部”,只有少数人走到“第二部”,极少数患者达到“第三部”。当然,也有少数人是从慢性乙肝直接发展到肝癌。


陈逢生指出,病毒并不是唯一的肝癌致病因素,其他的一些外在因素也会加速肝癌的进展,如长期饮酒、吃霉变食物、肥胖、肝硬化等。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摒弃不良习惯,才能预防肝癌的发生。


肾癌:病灶小于7厘米可早期根治

数据显示,男性肾癌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一倍。一旦确诊,恶性可能性达80%~90%,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曾京华介绍,其实当早期肾癌的病灶小于7厘米时,配合规范治疗,根治机会很大。


曾京华说,肾癌的发病与肥胖、烟酒、环境污染、接触化学物品、生活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关系,日常生活中必须避免上述因素,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


来源|健康参考HD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