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出警告!“幺蛾子”又来了

草地贪夜蛾,俗称“幺蛾子”,原产于美洲大陆,于2016年传入非洲,并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个国家蔓延,导致非洲及亚洲部分区域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至30%,重者毁种绝收。

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开始陆续传入泰国、老挝、越南等亚洲国家。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就草地贪夜蛾发出全球预警,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害虫之一,它已在全球100个国家引发虫灾!

今年1月,我国云南普洱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灾很快传到广西和广东,之后极速向北扩展。截至5月24日,发生区域涉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河南、安徽等14省区市的385个县(市、区)。

这种害虫之所以威胁巨大,有四个突出特性:

第一,特别能吃。其寄主超过300种,几乎所有植物都是它的盘中餐,而禾本科植物玉米、水稻等是它的最爱。

第二,特别能生。一只母蛾每次产卵100至200粒,一生可产卵900至1000粒。

第三,特别能飞。该蛾每晚可飞行100千米,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飞行跨度长达1600千米。

第四,特别能活。据悉该虫30天左右一个世代,而且没有滞育现象,能越冬存活。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是国内第一位关注到草地贪夜蛾的玉米害虫专家。他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由于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害虫,国内尚无登记农药可用。

不过,他也表示,农药防控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可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及国外登记防控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