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变身"特大城市“,能为城市发展活力续航吗?

撰文=燕十三

近日,住建部公布《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与2017年相比,我国城区人口超500万的特大城市由13个扩大到了15个,西安和青岛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发布,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据媒体报道,西安近几年人口快速增长,2017年3月1日,被称为西安市“史上最宽松”的户籍准入新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其后西安多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大幅简化落户流程。从政策公布到2018年底,西安新落户人口已超过100万。

和上一年的数据相比,特大城市新增西安和青岛。其中,2018年西安的城区人口规模达 到586.61万,成为西北大区第一个特大城市,青岛城区人口则达到512.7万人,成为山东首个特大城市。

西安进入“特大城市”,本来应该算是西安的一件大事,却遭到了一些“非议”,有人提出,西安人越多越好么?城市发展终究有边界,但对于目前的西安来说,年轻人越多越好!

关于西安晋级“特大城市”,必须要特别注意的是,住建部的统计口径是“城区总人口”,不是户籍人口,也不是市域人口。

第一档:超大城市6个:上海 2423.78万人,北京1863.4万人,重庆 1507.66万人,广州1315.42万人,深圳 1302.66万人,天津1296.81万人

第二档:特大城市9个:武汉 918万人、成都837.97万人、东莞 685.03万人、南京 657.2万人、杭州 650.49万人、郑州 626.19万人、西安 586.61万人、沈阳565.12万人、青岛512.7万人

第三档:Ⅰ型大城市13个:哈尔滨 486万人、长春456.4万人、合肥 429.24万人、济南 415.49万人、昆明 397.97万人、大连 380.83万人、长沙 374.43万人、太原 372.97万人、宁波 368.51万人、南宁 361.42万人、苏州 357.25万人、厦门 349.98万人、福州 300.71万人

城区常住人口是判断一个城市真实规模的关键指标!国内不乏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城市,例如河南南阳、山东临沂、河北保定,虽然人口规模达到千万,但都不是特大城市,因为,城区人口规模不足。

有一些人也提出了,资源有限,人口变多,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将会变得紧张,典型之一,就是北京天价学区房,竟然达到了46万一平米,值得吗?

其一,连续两年“抢人大战”,人口资源变多,成为特大城市之后,西安能够享受到什么好处?

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享受国家政策扶持,例如,新政策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些城市变成“人口池”;其二,重大项目审批倾斜,例如,城区人口300万是一个城市修地铁的关键指标之一;其三,重大招商项目引资,例如,富士康落位郑州,除了地理位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资源多。

其二,反观城市“人口缩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人口资源流失的城市,又会遭遇什么情况?

影响范围极大:其一,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城市收缩,典型如甘肃玉门,人口从13万变成2万,直接行政降级,从地级市降为县级市;其二,年轻人流失导致老龄化城乡倒置,典型如黑龙江鹤岗市,大批年轻人向大城市转移,导致人口城市老龄化严重;其三,因为年轻人流失,黑龙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是1.36:1,基本上1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了,负担太重。

补充说明一下: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黑龙江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人。一方面是增长的退休人员,另一方面是流失的社保参保人员。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省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其中30-39岁的迁出最多,占比32.6%。

城市人口数量越多,自己能够享受到的城市资源越少,因此,站在一亩三分地的立场上,部分人坚决反对城市扩大,甚至于反对人口引进、大型基建、招商引资。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20%则进入超老龄化。

2015年《西安日报》刊发:西安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5.2万,占总人口的15.53%,预计2040年达到峰值,届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

据预计,西安市65岁以上人口,在2024年比重将超过15%,到2034年比重将超过20%。这还是因为西安市有大量高校、年轻学生较多的优势,全国整体的老龄化程度比西安还要严重。

但如果留不住年轻人,大西安将彻底变成“老西安”,城市创造力降低,消费活力将消失,内生动力变差,最终养老压力剧增....

一旦进入“超老龄化”,我们将遭遇“未富先老”,14年之后,这座城市做好了为1/5人口养老的准备了吗?

进群/加微信:xusanda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