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完武汉捐纽约,疫情背后,是华人医生的咬牙付出

#本 期 看 点

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阿庆和他所在的纽约华人团体来到机场,准备将27箱救灾物资运回国。这些物资将由一位回国的志愿者带往北京,再运往武汉。

可回国的人只有一个,除去免费托运两个份额,还有25箱物资需要交纳每份200美元的额外费用。志愿者们都觉得,这5000美金与其交给航空公司,还不如兑换成更多的物资运回国。

于是,阿庆他们就守在行李托运处,询问每一位同航班的旅客:请问您也去北京吗,可不可以帮我们带一件行李?

一般情况下,事不关己,大部分人都不会愿意替一个陌生团队托运物资,但看到在场的志愿者和防疫物品,大多数人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就这样,27箱物资化整为零,被素不相识的乘客带回了国。

这件事,让阿庆感动至深:“绝大部分人都伸出了援助的手、绝大部分人,都是积极地出钱、出力、出主意。”

阿庆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疫情已经在纽约迅速扩张,如今,纽约的感染人数超过十万。

疫情,给所有人带来了严峻考验:纽约,会成为第二个武汉吗?

——三橙专访


© IG:sarashakeel


01


疫情围城中的逆行者:

离开了自己家门,就是不安全


阿庆夫妇是这次美国华人医师会募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眼下,阿庆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医生妻子,同时作为医师会秘书长的她,每天坚持在疫情第一线。

“再多的防护都是不够的,只要是自己的亲人,只要是离开了自己的家门,就是不安全的。”阿庆说。

© 受访者阿庆太太尚玥婷(右)/图片来自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官方公众号


他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据媒体报道,截止14日,过去两个月里,美国至少有9282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其中73%为女性。报告还表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组数字要严重得多。

© 法国版《ELLE》封面


但即便如此,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不能休假,华人医生更不能休假——在他们背后,站着一个需要特殊关照的华人群体。

这些华人中,有人没有美国身份,有人经济困难、语言不通,有人没有保险……他们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同胞的诊所里,而本地医疗资源的紧张,更加重了这个问题。

© IG:nytimes


美国华人医师会的徐会长说,目前大约有30%的华人医师保持着一周七天连轴转的工作频率,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病人,医生往往免去他们的治疗费用。

“即使诊所停掉,每天也有无数电话,微信更是不停地响。”徐会长说。这些远程问诊有些不在保险公司的覆盖范围内,即使耗尽医生一整天的时间,也同样是义务劳动。

即便如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考虑过退却。

徐会长已经行医多年,关键时刻,他明白自己的选择:医生不谈政治,大家都是生活在一个世界的大屋檐下。我们必须留下来,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

© IG:nytimes


他告诉朋友留学学医的孩子,想回国,当然可以,但留下来,就是亲历历史,做好做坏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个医生会因此更加明白对病人的责任

这种责任感,让各个城市的民众都在被一批最勇敢的人保护着,武汉是如此,纽约也是如此。


© IG:nytimes


© 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为美国华人医师服务,为大众提供医学健康资讯平台。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Physicians (ACAP) is a non profit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physicians and physicians that car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ty. One of ACAP’s objectives is to promote quality healthcare through physician network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ince its inception in New York in 1995, ACAP’s national membership has grown to over 700 physicians, mostly from the metropolitan New York and New Jersey areas; we have chapters in Westchester, Philadelphia and Washington as well, among them, over 100 junior members are Chinese Medical Graduates (CMG) who are actively pursuing their dream to become a doctor in United States.


*资料来自http://www.acaponline.org/


02


病毒与歧视:

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生命都是一样的


© IG:nytimes


立场虽然坚定,但徐会长并不是没有担忧。

“我觉得(美国的)疫情准备工作做的不好,现在有手忙脚乱的感觉,特别是医护人员,他们没有足够的保护。”

美国的政治和医卫体制,决定了他们无法像中国一样,把全国资源都调动到最危急的地方。各州之间的医疗执照无法通用,如恒河散沙的私立医院也很难统一管理。


© IG:nytimes


徐会长非常钦佩国内的医生、包括为武汉做出无私奉献的医生;但在美国,华人医生承担的职业、财务和种族歧视等多重压力,则更加沉重。


医师会理事刘医生就提起了他曾经的“遭遇”:

我去理发店,除了我,店里没有一个人戴口罩。但是我看到理发师旁边就放着一只口罩,我要求他带上,结果理发师不高兴地说,我从来没戴过口罩。


而徐会长则听说过一些更让人难过的情况:“有个医生告诉我,有一天他下班很累,迎面走来一个熟人,远远地看见他,忽然就拐到了马路那边去,像躲着瘟疫一样故意躲着他。”

© IG:sarashakeel


对医生而言,碰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毫无办法,职业道德让他们只能让自己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

“不管是白人也好、华人也好,你要帮助病人,因为生命是一样的。”徐会长说。


他们也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绝地反击”。

03


从湖北到纽约,

抗疫物资的“双城记”



“上层搞政治、老百姓要做事、过日子。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过好你自己的日子。”面对复杂的情况,刘医生很淡定。

和徐会长一样,他也在美国“征战多年”,对于经营华人医师会,他们有着共同的苦心。

“虽然华人医师会只是一个行业性组织,没有政治倾向,但是我们慢慢还是做了一些好的工作,让大家看到华人的影响力。


两个月前,武汉告急,华人医师会向国内捐赠了12万美元的防疫物资,分五次运回国内;如今,纽约告急,华人医师会再次向纽约州各医疗部门捐献20万美元物资。

有很多物资,都是从医师以及家属们的“牙缝”里一点点挤出来的。很多人把仅有的一盒口罩拆开,只留下几只备用,然后把剩下的大半盒通通捐赠出去。


在湖北,这些物资被送到了多家县级小医院,疫情最严重时,这些地方医院无法得到更多物资,却仍然接受着每天二百多例的确诊病例,收到物资的那一刻,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医务人员,哭了。

在纽约,这些物资填补了社区医院、警察局、和消防局等机构的防疫空档,纽约市审计长专门来信,感谢华人医师会所做的贡献:“你们的捐赠无疑拯救了很多纽约客的生命。”


这些反馈,让徐会长很欣慰:“希望我们所做的事,能够把我们的声音发出去,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我们在做一些辅助工作,在尽力改善中美之间的交流。” 作为老百姓,不管身份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不重要,因为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国籍。


© IG:nytimes


04


公益,让华人的声音更响亮


©来自俄勒冈州的5岁小朋友Albert在得知疫情后拿起了小画笔,有许多“画”要对纽约说。

同为医生的妈妈王医生在感动之余,将Albert的画作印在在T恤上,由小朋友亲自担任模特,在网上进行了的爱心义卖。义卖结束后,Albert将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了美国华人医师会,总计一千五百美金。/图片来自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官方公众号


刘医生所在的社区有3000多家华人,仅占全区人口的10%左右,但华人医生展现的强大号召力,经常让其他人刮目相看。

这种号召力,是华人医生在屡次的公益活动中,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徐会长感慨,“这些活动,对自己利益不大、但是效力很大。”经过医师会多年的努力, 华人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

© 《纽约客》杂志封面


如今,华人医师会已经与当地医院、国会和政府建立起友好关系,纽约州长还专门邀请华人医生组成顾问团,为政府提供专业建议。


在任何社会,每个个体和种族都不是孤岛,对于医生而言尤其是这样。个体的健康,需要整个社会倾注资源来维护和支持。华人医生正在用自己的亲力亲为,将无私的正能量传达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


争议总是不可避免,无论华人们做什么,都有中国人、美国人不断地提出质疑、甚至责骂,华人有两面,但往往两面都在受伤。

但华人医师会以及更多的华人群体,正在用大爱的方式谋求和解之道——“我们希望,在这个特殊时期,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开心、也让大家都开心。”

疫情会结束,

但华人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努力,

永远不会松懈。


#后 记


徐会长、刘医生、以及阿庆的妻子仍然继续奋斗在疫情一线,行使着医生的神圣职责,并以华人医师会的名义继续组织捐赠工作。


阿庆开始在家远程工作、照看女儿,现在生活的小事已经不再对他造成烦恼,身体健康,才是头等大事。

在抗疫这座围城里,夹在“三明治”中间的华人们,是感情最为复杂的群体。或许,他们从来不要求过多的赞誉和认同,而是选择实实在在地为两个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的爱没有被除以二,而是被乘以了二,放大至无限。

他们,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践行者。


© IG:newyork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