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经典能否再度流行?《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可以

退了休之后,思维的模式就固化了。赶潮流的事情与我无关,特别是现在流行所谓的“小鲜肉”,我实在享受不了。

中央电视台这两年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我比较喜欢。撒贝宁的开场白我仍然记得: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听到这个声音,我的心情有点小激动,渴望着经典出现。从整体上来说,我喜欢第一季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演唱经典的人是重量级的,其次是经典背后的故事。

一、来自中国台湾的歌手,由于两岸背景的关系,就想看看中国台湾人对中国古代诗词是怎么解释的。原来是一样的,只是说话的表述用词上好像有点不一样,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几次我的眼睛湿润了。

如陈彼得的《青玉案.元夕》、还有他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胡德夫的《天净沙.秋思》、以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杨培安的《凉州词》、以及张雨生的故事。

二、中国大陆的歌手,比较重视选择演唱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当事人的出场的表现,这些当事人太了不起了,太有才了。如凤凰传奇的《将进酒》,以及中科院教授陈涌海的演唱。赵照的《声律启蒙》,以及数学教授潘鼎坤对对联的故事。

三、演唱歌手自己和讲述的故事,让人感动。如腾格尔的《敕勒歌》,以及他与母亲植树造林的故事。关喆的《望月怀远》,以及利比亚撤侨的故事。王铮亮的《长恨歌》,以及顾盼与外公的故事。

四、外国人与华人疯马乐队演唱的《登鹳雀楼》,别有一番味道。曹轩宾用西安话演唱的《别君叹》也不错。《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更多的是对第一季的延续,主题贯穿始终,我感受深的有三个节目。

第一个是美国的两个小女孩演唱的《声律启蒙》,不是她们演唱如何如何好,中文说的如何如何好,而是她们的父亲罗杰斯投资人的眼光,三十年前,他来到中国,觉得中国以后会有发展,所以他培养两个女儿从小就学习中文,而且能够流利的翻译中文,不简单,为两个女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听现在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也在学习中文,不愧为聪明的商人。

第二个也是美国人,一个正在读博的美国女孩,她演唱的是庄周梦蝶《一百万个可能》,不仅演唱的好,而且中文说的好,更重要的是她研究中国古诗词,自己还能写中国古诗词和现代诗,并且出版了,我想可能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这个水平。

第三个是菲律宾华人鲍比达,这么有名的音乐人也参加了这个节目,给经典永流传这个节目增添了色彩,以后的经典永流传会有更多的音乐人参加,鲍比达起了一个好的引领作用。实事求是地讲,他写的比唱的好,场景一流。鲍比达本人故事十分感人,一个懂得报恩的人,一定会有好的福报。

为什么我觉得《经典咏流传》第一季比第二季好?万事开头难,综艺节目第一季我想肯定用的心思比较多,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多,所以,一炮打红。

第二季为什么没有第一季好?我想,经典的诗词更适合有些阅历的歌手演唱。经典诗词就像老酒,有些经历之后,方能品味其中滋味。

但是为了让年轻的观众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确实需要用更“年轻”的方式来参与节目,确实是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