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看人与自然的异化危机


“希望能够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以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宫崎骏

宫崎骏是全球知名的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在动画界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被誉为“动漫届的黑泽明”。他出生于1941年的东京,童年时期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举家在战火中疏散。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宫崎骏,自然而然会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战、女权等问题作为作品主要表现主题之一。其中,《哈尔的移动城堡》就表现了人与自然在欲望的无限制扩张和战争的无止境暴虐的双重压迫之下所带来的异化危机。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一部上映于2004年的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改编自英国女作家戴安娜·韦恩·琼斯的小说《豪尔的魔幻城堡》。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苏菲的少女,一次偶然认识了魔法师哈尔,从而得罪了女巫。在女巫的恶意施咒下,苏菲变成一位90岁的老奶奶。

无奈之下,她离开了家,来到了一片荒原,并在稻草人的指引下进入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在之后与哈尔的接触中,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勇敢与哈尔谱写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最终,她解开咒语,找回了哈尔遗失的心,同时阻止了战争,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便获得了国内、国际广泛好评,不仅是日本年度最卖座电影,也在日本电影史上排行第二。同时,在中国,超过68万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0的高分,而大备受赞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评分是8.5分。由此可见,《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这部电影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在于甜蜜美好的爱情,也在于影片中所揭露的人与自然的异化危机。这种危机并不仅仅发生在战争时期,在现代它也依然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的无限制发展对人性和自然的压迫,以及所带来的异化和危害性。如何破除这种危机?《哈尔的移动城堡》给予了我们答案,即以爱为名,寻回本真。

一、人类的异化

《哈尔的移动城堡》作为一部战争背景下的爱情电影,不仅展现了苏菲等人在面对战争的压迫下和人性的挑战下的不屈抗争,也描绘出了一副人类心理、身体的异化图景,以及这种异化对自我和他人造成的危害。其中以莎莉曼、荒野女巫和怪物军团的异化最为典型。

(一)莉丽曼:为了胜利牺牲一切

在影片中,莎莉曼作为哈尔和的魔法老师,本应对其爱护有加,然而,她不仅想要废除哈尔的魔法,还派出军队追杀哈尔。这看似违反常理的举动,其中实则反映出战争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在两国交战之时,为了取得胜利,政府强制要求实力强大的魔法师参与战争,并对其进行严密的控制。莎莉曼夫人是皇家御用的魔法师,掌握了国家的权利。为了取得胜利,她要求哈尔为皇室效力,并帮助他消除和火魔的契约。

但当哈尔拒绝之后,莎莉曼立刻发动军队对其进行追杀。师徒之情瞬间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党同伐异的杀戮。事实上,哈尔参战与否本就是个体自由,无可厚非,莎莉曼却由于过度追求战争的胜利而迷失了身为人师的道德和准则,强制性地将他人的选择禁锢于自我的意念之下。

莎莉曼这种精神的异化恰恰批判了执掌大权的上位者们,只顾自我的利益,对下层百姓意见和生命漠不关心,甚至随意加以利用,让他们成为自己获取荣誉的工具。这种异化会使人与人之间丧失了基本的关怀和体恤,最终生长出恶果。

(二)荒野女巫:为了欲望成为恶魔

荒野女巫是贯穿全片的一个人物,同时也富有戏剧色彩。在影片的开端,她以“恶”的形象出现,而在影片的结尾,她又以“善”的形象淡出。一正一反的两种反差形象体现的正是人类从心理的异化向正常回归的转变。

荒野女巫曾是伟大的魔法师,却因为对力量的渴望从而与恶魔做了交易。但在力量的诱惑下,她逐渐不敌无限膨胀的欲望,导致身体和精神都被恶魔“吃掉”,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

为了追求力量,她甚至想吃掉同为魔法师的哈尔的心脏。遇到苏菲时,仅仅因为苏菲与哈尔有一面之缘,她便将苏菲施以恶毒的咒语,使一个18岁的妙龄少女变成90岁的老婆婆,并毫无悔改之心。

她使唤的橡胶人,表面是人类的形状,实则是一团乌黑的空壳,只会行恶之事。这实则象征着荒野女巫在欲望的吞噬下,虽然依旧维持着人类的面貌,但精神早已异化成非人。

这种异化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悲惨的:她被莎丽曼夫人设法夺走了法力,从而恢复原本的年岁,变成了一个痴呆老婆婆。

(三)怪物军团:为了杀戮异化自身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一些浑身漆黑、眼睛通红、牙坚齿利、嘶哑嚎叫的怪物军团,他们有些是莎丽曼的手下,有些是魔法师参加战争后为了杀戮而化身成的野兽。

他们以军舰为载体,犹如炮弹一样快速从军舰中喷出,数量极多,杀伤力大,不断对外界的人与自然造成伤害。表面来看,他们不过是这部影片战争背景的点缀,实则他们才是人类异化危机的最大隐喻——异化自身。

这些怪物军团曾是人类,有一些甚至是拥有力量的魔法师。但出于主动/被动的原因,他们参与了战争,充当了统治者取得胜利的工具。他们的人类特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差别的野兽形态。

从他们对同为魔法师的哈尔穷追不舍的追杀中可以看出,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身体的异化,更体现在心灵。这实则隐喻着在战争之下,他们已然丧失人类的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异化成了无意识的非人之物。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抵抗自身异化的问题。在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应该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主宰自我的意识,而不是异化为利益和欲望的工具,盲目地追求错误的目标。

二、自然的异化

自然本应是美好的。影片从一开始便展现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图景:生机盎然的鲜花芳草、宁静深远的远山小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连绵山脉以及广阔辽远的平原景色。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为了争夺胜利,人类不惜用枪林弹雨破坏了一切生机,环境随之急剧恶化,生态平衡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自然由和谐平静的生命家园而异化成烈火燃烧的战场。而这残忍、无情的异化背后实则揭露出了人类的私欲对自然造成的巨大危害。

为了深刻展现这一异化主题,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移动城堡可以通过转动门钮而到达不同的地方,门钮有四种颜色:红色代表富丽堂皇的宫殿、蓝色代表繁华热闹的波特海文港口、绿色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黑色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通过这四种颜色的不断转换,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四种情景的剧烈反差,自然的异化图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一边是人民欢声笑语,和谐宁静的乡间小镇,另一边是漫天战机,满地坦克,荷枪实弹的军队充斥的街头;一边是鳞次栉比、熙熙攘攘的码头,另一边是战火连天、伤亡遍地的废墟;一边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草原,另一边是军舰挺进、狂轰乱炸的海面。

和谐对失衡、生存对死亡、和平对战争,这一切肮脏、丑陋的战争场景在强烈的对比之下,令人触目惊心。

人们不得不反思,战争对自然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的问题。宫崎骏就是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制造出自然异化的危机感,从而呼吁人们深刻反思自身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行为。

三、异化的现代隐喻——科技对人与自然的压迫

王国荣在《信息化与文化产业》这本书中提到:“精神价值的消解是当代大众文化最深层次的嬗变,这使得人们觉悟到人类生存困境的蔓延,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物欲的压抑,相反也是由于他的膨胀和扩大使人的价值向度的模糊。”

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提出的人与自然异化问题并不仅仅只在战争环境下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尺度下,仍有其值得探讨和警醒之处。

(一)人的异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沉浸在科技和网络带来的虚拟现实之中,从而忽略对于外界真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丧失了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自然世界的同理心。

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逐渐在物语横流的世界里淡漠了与自我精神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工智能逐步在某些领域代替人类进行价值判断。人类的主动思考能力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扩大,人们获得信息日益增长,却难以有时间进行内化和处理,因此导致自身精神世界的荒芜,内在精神价值的消解,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精神异化。

(二)自然的异化

在影片中,也隐喻了科技对自然造成的异化。当科技迅猛发展,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人类也为了自己的私欲将科技用于对大自然的无止境的剥削和破坏中。

影片中,人类利用科技造出了一系列战争的武器,如坦克、大炮、导弹等等。这些武器不仅仅对敌人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毁于一旦,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死去。

而在非战争期间,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变本加厉。人类的大规模生产和社会活动,不仅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将剩下的废弃物倾泻在自然中,毁坏自然的环境,使自然发生异化。

面对这些异化,我们叹惋而痛惜着,却不知如何破除。然而,宫崎骏早已在影片中给予了我们答案——以爱为名,寻回本真。

四、破除危机的力量——以爱为名,寻回本真

影片虽然描绘了一系列在战争中异化的人类形象和自然图景,为大家展现出了一个战争中末日般的世界。但这部影片却并不弥漫着绝望的色彩,相反,它以积极向上、勇于追求、寻找自我作为主基调,在战乱纷飞的背景下,谱写了一曲救赎与被救赎的爱情诗篇。

(一)哈尔

哈尔是影片的核心人物,他绅士,斯文,温文尔雅。同时他还拥有完美的身材和帅气的面庞。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背后,实则隐藏的是哈尔孤独、疲惫甚至怯懦的心。哈尔不愿意参加战争,却不敢与莎丽曼抗衡,只能通过东躲西藏来逃避现实。

他不愿意和过多人交流,保持基本的礼貌和疏离。他像一个躲在洞穴里独自舔舐伤口的野兽,但苏菲的到来却让他逐渐有了勇气,对苏菲的爱意也让他最终敢于与莎丽曼战斗,并在苏菲的帮助下从恶魔中赎回了自己的心,找回了自我。

(二)苏菲

影片中的苏菲在最开始是一个极度自卑、怯懦的女孩,在受到诅咒,变成了老婆婆之后,她来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成为了城堡的清洁工。后来,在哈尔的求助下她勇于挺身而出,面对莎丽曼的刁难时据理力争,勇气使她的魔法失效,她逐渐变得年轻。

然而,在莎丽曼点破她喜欢哈尔这一事实时,她又恢复自卑与怯懦,一瞬间变回了老太太。由此可见,苏菲的变老诅咒正是象征了她同样封闭的心。但之后,在她努力救赎哈尔的同时,她也逐渐驱散了怯懦的屏障,拥有了自信和勇气,成功地消解了魔法,找回了自我。

(三)荒野女巫

荒野女巫更是由人类异化回归正常的典型形象。在影片的开端,她无恶不作、丧尽天良。但当她消解了欲望的源泉时,她变得呆呆傻傻,甚至有些和蔼可亲。在苏菲的悉心照料和耐心呵护下,她逐渐放弃了之前的恶意,融入了哈尔的移动城堡,成为城堡的一份子。

在影片的最后,虽然她依旧残留的贪婪让她忍不住抢夺哈尔的心脏,但在苏菲的爱意感染下,她终于幡然悔悟,将心脏还给了苏菲,祝福着二人的爱情。这一举动代表了荒野女巫真正地实现了人性救赎和回归本真。而这一切都是在爱的指引下完成的。

(四)稻草人

稻草人同样也是一个异化而被爱拯救的人物。稻草人原本的身份是一位王子,被施法变成了稻草人。他的人类身份被异化。在遇到苏菲之前,他无处可去,在荒原上流浪。然而,偶然的机会她帮助了苏菲,同时被苏菲收留,成为了移动城堡的一份子。

最后,不断帮助苏菲的稻草人在苏菲的感激的亲吻下破除了魔法,恢复了王子的身份。他带着对苏菲的爱回到了国家,阻止了这场战争。世界又重新恢复了和谐宁静的模样,象征着人类通过爱的力量从极端自我和欲望至上的异化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归世界的本真面貌。

总结:

宫崎骏曾经说过:“整个世界的矛盾冲突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的,人与自然的争斗同样定位不了人类的结局。我们只是想借此告诉观众,在那个充满杀戮与悔恨的社会中,还是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因为这里依然有人人相知相识的精彩瞬间,依然有自然向人类敞开心扉的过程。”毫无疑问,宫崎骏通过,《哈尔的移动城堡》深化了这一主题。

宫崎骏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的异化批判,和对爱与回归本真的高度赞扬倾注于影片中,不但实现了对异化危机的警醒,同时也提出了破除这一危机的解决之道。这也是影片赋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与社会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愿人人都能拥有爱的力量,破除异化,回归本真。

厦九九:职场二宝妈,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头条签约作者,写作教练,《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每天分享职场、个人成长和写作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