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興趣玩成事業,從學渣變身科學家,他是怎麼做到的?

把興趣變成自己的事業,

是很多小夥伴都夢寐以求的事。

也有人說,興趣歸興趣,工作是工作,

興趣一旦成了工作,也就沒有興趣了。

然而,對於喜愛恐龍的小夥伴們來說,

他們眼中的“大BOSS” 邢立達,

無疑屬於這裡面的超級幸運者。

就是這位——

目前就職於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不但成功將興趣轉換為事業,

而且年復一年,興趣始終不減,

甚至成了一代科學“網紅”與“行業大拿”。

對於“古生物學家”這個稱謂,

腦海裡應該會出現一位滿頭華髮,

至少也是年高德劭的學者

比如這位——

裴文中教授,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

或者這位——

鄒承魯教授,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而眼前這位頭戴棒球帽,穿著嘻哈,

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小夥子,

真的也是“古生物學家”?

先不忙著質疑,

話說,人家不但是如假包換的古生物學家,

還是一名“網紅學者”。

微博粉絲258萬,去年一年微博閱讀量達2億次。

還是世界恐龍谷研究員,科普記者、翻譯學者,

電影《侏羅紀公園》業務顧問……

在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主攻恐龍研究,

除了要教學、科研和撰寫論文,

日常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尋訪恐龍遺蹟。

用小夥伴們聽得懂的話來說,

就是尋找恐龍腳印,

並由此判斷不同恐龍種類的棲息地。

據說,全世界把尋找恐龍足跡當作工作的學者並不多,

像他一樣在這一領域的同行只有幾十個人。

全世界只有幾十個人,

很牛X的有木有?!

人家日常工作的畫風其實是這樣的——

在雲南祿豐縣,一片野生、荒蕪而又平靜的高原,藏著1億年前遠古生物恐龍留給人類的饋贈。

還有這樣的——

邢立達和他的學生用手拔除腳印周圍的雜草,用掃把掃掉表面的灰土,再用小刷子儘可能仔細地把腳印坑的縫隙清理乾淨。

總之,人家的工作非但不嘻哈,

而且還真的很嚴謹,嚴謹到甚至有些枯燥。

但從小就喜歡搗鼓這些東西的邢立達,

直至而立之年,依然樂在其中。

邢立達對於恐龍的熱愛從三四歲延續至今。

啟蒙的是一本恐龍繪本讀物。

後來,父母給他買了一臺電腦,

他自學編程和代碼,

創建了中國恐龍網。

邢立達就讀的潮州市金山中學

是“整個城市最好的一所中學”。

身邊的人都覺得他的愛好是“不務正業”。

萬幸的是,父母並非只看中學習成績。

對於這種特長和愛好,他們一直很支持,

並鼓勵他多學多研究,往專業方面發展。

寬鬆的家庭氛圍讓他的愛好得以落地生根,

直至今天成長為參天大樹。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不務正業”的表現時,

往往不願意去深究其內在的意義,

而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是與學習無關的,一律禁止。

而邢立達,大多數人眼中的普通人,

沒有異於常人的天賦,

沒有“老天賞飯吃”的外表,

遠遠稱不上是“別人家的孩子”。

卻因為有機會堅持自己的興趣,

成為多數人一輩子努力的標杆。

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

我來地大做老師,

以前教過我的老師都覺得對他們是莫大的諷刺,

這種人怎麼可以做老師?憑什麼他可以做老師?

所以他們都覺得很奇怪,我的人生反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