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十):岭东煤矿——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百年纪实

4.“一五”期间开发两对斜井

1953年,国家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岭东煤矿在建成七斜井以后,着手进行八斜井的开发建设工作。

(1) 岭东煤矿七斜井1955年7月,东北第二煤田地质局经实地勘探提出地质报告,为七斜井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工作开始于1955年12月至1956年2月完成。1956年5月23日,又提出双鸭山矿局岭东煤矿七斜井扩大设计。参加该项工程设计的有段

宝望等23名工程技术人员。

该井于1956年开始由双鸭山矿务局建井队施工,主副井并进,当年投产。当时设计能力为15万吨,后经改扩建,设计能力达到30万吨。

(2)岭东煤矿八斜井

岭东煤矿八斜井是继七斜井建成之后,于1957年9月21日破土动工的。该井由东北二局双鸭山市建筑公司矿建三队具体施工,原设计为竖井,后改造设计变为斜井,主井、副井、风井同时动工,建设五年半仍未投产,因资金耗尽,于1962年被迫现状移交。经1963年的系统改造,于是年5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

5、继续恢复改建矿井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岭东煤矿曾一度产生好大喜功、重生产、轻建设、轻恢复的思想,放松了对旧矿井的改建改造,在“一五”时期的第一年就造成停产整顿的局面。中央燃料工业部,东北煤矿管理局严肃批评忽视对现有矿井恢复改建的错误倾向,引起岭东煤矿的重视。根据矿务局决定,岭东煤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现有矿井进行改建与扩建,概算总投资8393242千元。恢复改建后,一、三、六3对斜井扩大井田面积5.46平方公里(六斜井),延长矿井寿命20余年。

6、第一次采掘关系失调

全国解放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内部曾一度出现贪污、盗窃、损失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党中央针对其情况,于1951年及时发出关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伟大号召。岭东煤矿根据东北煤炭管理局和双鸭山矿务局的指示,于1951年10月27日开始,在全矿范围内开始“三反、五反”运动,此次运动历时一年,于1952年结束。在此次运动中,岭东煤矿侧重开展以运动促生产,故狠抓采煤,忽视开拓掘进,对生产布局未有一个长远合理的规划,使“三量”几乎殆尽,故导致了1953年双鸭山建矿历史上的停产进行生产准备的被动局面。

7、矿区初具规模

在吸取1953年全矿停产进行准备的教训后,全矿在“一五”计划鼓舞下,对一、三、六斜井进行技术改造,1956年又对3个斜井开拓布局做适当改革,加之1957年新建七斜井投入生产,全矿共计有一、三、六、七四个正规斜井生产,年生产能力达101万吨,巷道长度达67000米,平均开采深度75米,煤层生产能力1615吨/平方米,全矿回采工作面平均总长为170米,后退工作面占全部工作面总个数的76.7%。地面有一个机修厂,其他生活福利事业日益兴办起来,职工总数达4380人,使岭东矿区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