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比亞迪新能源“對話”

在上海車展如火如荼舉行的同時,央視《對話》深度解讀汽車行業發展現狀的欄目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衣、食、住、行自古以來就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步行、騎馬到轎、船、馬車,再到現今社會的汽車、飛機、載人火箭等,都說明交通的進步是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也是一部厚厚的交通發展史。今天,我要說的是比亞迪,這個我認識中的“平民”汽車品牌。

最初對比亞迪的印象是“國產”、“價格便宜”、“適合家用”等等,總之與“高大上”似乎不沾邊。直到2010年報考駕照的時候,發現駕校教練車基本都是比亞迪,這時候才發現,“比亞迪剎車制動系統反應靈敏”這句話是對比亞迪汽車技術的高度認可,也終於將對汽車的認識深入到了技術層面。

2018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為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從數據上看,汽車行業似乎是進入了下滑期。但是,市場競爭始終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不能適應市場的、跟不上科技進步的、得不到老百姓認可的,在一定的時間都會被淘汰,也就是說,短暫的“淘汰賽”之後,必將又迎來汽車行業的又一個春天,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對話》欄目中說到:發展新能源車是國家戰略,市場數據也說明社會大眾對新能源車的認可是很高的,雖然還存在動力蓄電池續航能力等問題,但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技術進步的過程。我們對比亞迪有信心,對新能源也有信心。作為一名非技術人員,能夠看出新能源汽車必將會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也在未來幾年內會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而比亞迪一定是這場競技賽中強有力的一支隊伍。

2018年國家新能源汽車十大政策,包括“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雙積分政策”、“汽車進口關稅下調”等,都在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王傳福董事長在這種形勢下對廣大車主說出“我們有信心”,同時也透露出比亞迪已經有相關應對措施,做好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在這裡,我個人大膽猜測一下,比亞迪的一系列應對措施是不是包含了我們現在關心的所有新能源汽車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穩步增長是否會持續?純電動和插電式技術水平是否能再上一個新臺階,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水平?動力電池水平在會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能量壽命、安全性能否帶給大眾驚喜?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整體發展是否已取得重大突破······

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比亞迪一定能夠給廣大車主一個滿意的答覆,在目前形勢下,比亞迪的超強信心,無疑給比亞迪的廣大用戶打了一針強心劑。就像生產前的陣痛,經歷過以後,總會迎來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