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本圣经:一部影响中国100年的书!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销量最大的书,圣经也被翻译成了世界各个语言,而且很多语音都有多个版本。在华人世界中,最普及的圣经版本叫”和合本“,原先的名称是《官语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

和合本是所有中文圣经译本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自1919年出版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那么,《和合本》的来龙去脉如何呢?

Bible


​缘起

19世纪末的中国,正逢多事之秋,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传教士在中国的事工也是困难重重。当时国内有好几个中文圣经版本,但没有一个译本能广泛被不同地区的基督徒使用,翻译和出版一本能在全国通用的圣经已是急需进行的任务。

在官话《和合本》还没开始之前,已有几个官话译本,如《南京官话译本》(1856年)、《北京官话新约译本》(1872年)、施约瑟主教(S.I.J. Schereschewsky)的《北京官话旧约译本》(1874年),以及杨格非(Griffith John)的新约译本(1889年)等。这些译本在不同地区使用,但未能普及全国。

新旧约全书


翻译

1890年5月,四百多位来自不同国籍和宗派的在华传教士,聚集在上海商讨中国传教事工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对圣经翻译深表重视。大会通过按照"圣经唯一,译本则三"的原则,成立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翻译深文理、浅文理和官话三种译本,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大英圣书公会、美国圣经公会和苏格兰圣经公会同意承担翻译费用,其中大英圣书公会在整个翻译计划中,担当主导的角色。具体的翻译工作由三个委员会分别进行,他们都选择先翻译新约,然后才翻译旧约。浅文理《和合本》新约在1900年完成。深文理及官话《和合本》新约的翻译工作则同于1906年结束。

1907年在上海召开的传教士大会一致决定终止浅文理这个项目,只以文理和官话翻译旧约。浅文理新约是三个翻译计划中最早完成的,在1902年出版。很多人认为浅文理是三个翻译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能以优雅的文字让广泛人士接触到圣经。此译本的目的是要让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读者能读或听明白经文的意思,可是译者为了要重现希腊文的思维,尽力模仿原文的语法,以致译文难以明白。这是此译本的最大败笔,最后以失败告终,旧约翻译工作也放弃进行。




《深文理和合译本》翻译委员会参考了当时几个重要的译本,包括《委办译本》、裨治文和克陛存所译的版本(1863年),以及高德译的《新约》。深文理翻译工作起初顺利进行,在1892年底已完成新约的大部分初稿。随后因译者休假,导致工作没多大进展。深文理译者之间对翻译原则也有不同的立场,这对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湛约翰和韶泼坚持用直译的方式翻译,他们在1897年以个人身份出版了深文理新约圣经。翻译委员会其他成员则倾向意译,尝试用通顺的中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1899年,在湛约翰和韶泼相继去世后,翻译委员会重组,其后译经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深文理新约在1906年完成,1907年出版。新旧约全书于1919年面世。

在官话《和合本》的翻译过程中,中国助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邹立文、王元德等人受到高度重视。狄考文的夫人狄文爱德(Ada Haven Mateer)是唯一积极参与《和合本》翻译工作的妇女。前后有十六位传教士负责部分工作,但只有富善从头到尾参与。加上文理项目,共有三十一位传教士和很多中国学者参与翻译工作,花费了大约一万二千英镑。


新旧约全书


影响

文理和官话《和合本》新旧约全书于1919年出版,恰逢五四运动兴起,这大环境的改变也使这两个译本遭遇不同的命运。文理《和合本》最后一版是在1934年印刷,而国语《和合本》目前依然是普世中文教会最通用的版本。

没有一个译本是完美的,《和合本》也不例外,如创世记一章六和八节把希伯来字词“raqia”(穹苍)翻译成空气;创世记一章二十四至二十六节把希伯来字词“remes”(爬行动物)翻译成昆虫;创世记三章六节漏掉了「与她一起」,好像女人被引诱时,男人并不在场。这些瑕疵对我们是个提醒,以免我们把《和合本》神化或绝对化。




《官话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出版至今,经历了百年风雨,今天这译本仍广被使用。圣经翻译并没有因《和合本》的出版而停止。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不同的圣经译本陆续面世,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间。这是正常的现象。目前中文圣经已有数十个译本,已相对饱和,信徒可按需要挑选不同译本使用。可是,还有很多民族缺乏他们自己语言的圣经,这是圣经学者能参与的事工,与其他民族配搭,一起进行圣经翻译,让更多的民族能以自己的母语阅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