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镇:打好农旅融合牌,向阳“春天”潜力放

三阳镇一直奋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基于对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底蕴和区位交通定位的深刻把握,将发展目光聚焦在文旅产业上,围绕“一座山、一条道、一瓶水、一片梯田、一片民宿”的总体布局,迅速打开“东方小瑞士”的乡村旅游新局面,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自新冠肺炎疫情调整为省级三级响应后,三阳镇积极备战,迎接旅游消费回补。

坚持政策扶持,做强绿色农业。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出台了《三阳镇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重振“顶谷大方”品牌。今年,我镇作为歙县9个绿色茶园试点之一,在皇岭大港家庭农场、西家坑生态农业基地和森古茶业基地茶园先行先试,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模式,针对茶尺蠖、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指导好生物农药防治。并积极向茶农宣传绿色茶园防控,鼓励茶农参加政策性茶叶保险。茶园龙头农场及合作社带头发展,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促进绿色茶园绿色化、现代化。

坚持农旅融合,做强观光农业。三阳镇依托绿水青山和天然生态美景,坚持保护性开发,投资150万元用于在头改道,实现主景区与镇村道路对接,形成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格局,打通制约上坦村发展的瓶颈,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上坦村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山腰上,拥有千亩高山梯田,曾上央视新闻4次,是一张大自然旅游生态名片,每年3月油菜花季和10月高山水稻丰收季,都是中外游客必到打卡点。同时“生态+旅游+扶贫”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上坦当地群众依托梯田景点开办农家乐民俗10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把“活水”浇到了“穷根”上。

坚持品牌打造,做好市场农业。坚持“市场主导、主体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扶贫基地引领、合作社纽带作用,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为全面提高我镇特色农产品燕笋的消费品质,确定歙县高升燕笋专业合作社为标杆,从选笋、烘焙、包装等指导笋农,以高品质打开市场、拓宽销路、夯实了三阳特产燕笋的品牌优势。同时,积极鼓励拥有传统技艺的老年闲置竹匠编织竹编艺术品,通过逐年升温的农家乐产业带动传统技艺焕发光彩,通过竹编挂画等指尖产业全方位展示传统技艺魅力及当地特色发展活力。并充分发挥官方公众号、各类媒体、扶贫电商及农博会等参展平台,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出村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