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成龙大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谁的思绪在飞?

今年春晚,成龙大哥唱的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振奋人心,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再次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仍然是物资短缺的时代,我们整个村穷得只有两家吃商品粮的家庭各有一台黑白电视,平时鬼鬼祟祟地没少去他们家蹭电视看。离我村大约200米的是第9生产队,相对来说比较富裕一些,他们队里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风雨无阻地夜间播放,每天晚上队长都会把电视搬出来放在他家门口,面对着大街,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就把电视放在门庭里,所以感觉那时候的人都那么质朴,从来不觉得麻烦。那时候的电视也没装什么有线,寥寥几个电视台有声音,大部分打开都是雪花。但是总能收到至少一个台的频道。我们学校就在9队的对面,遇到热播剧,每天晚上总有大量的本村和邻村的学生跑过去看电视,有的是从家里直接出发的,往往会搬个板凳,做好了占位置和打持久战的准备;还有一些是高年级学生,下了晚自习不回家去看电视。《霍元甲》、《陈真》、《地营十八年》等等,9队的电视无私地给了我们观赏的机会,所以才能在若干年后留给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我那个时候读小学,我们学校里面包括小学和初中,初中生才有晚自习,所以每次我都是一回家先写作业,吃过晚饭就搬着凳子去叫小伙伴一起去看电视。《霍元甲》好像每天只演一集,细水长流型播放,每次让人看完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等《霍元甲》演完了,肯定还不想走,继续看播放的其它电视,我记得《熊猫历险记》就是这样看的。

《霍元甲》主题曲是《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是我听到的第一首粤语歌,徐小明唱的,那时感觉粤语是世上最动听最悦耳的一种语言,有时候想想心里颇为不忿,觉得广东富裕、冬天那么暖和、那么多水果就算了,语言还这么好听,怎么好的东西都给广东了?觉得好听,自然就会模仿,自然也模仿得四不像,因为录音机那个时候也是奢侈品,没几家有,单靠每天看一集,听一遍,就要学会粤语这种兼容性低的“外文”困难重重。喜欢这首歌,就会维护这首歌,如果路上听到谁用普通话唱这首歌,或者谁把这首歌唱得面目全非,就会狠狠地白他们一眼,仿佛他们玷污了自己心中最纯洁的女神一样。那时候看电视作评价时口才也非常差,只会说“这电视打得恶——着哩”、“谁谁谁武功高——着哩”之类的,用拉着的长腔来掩盖自己口才的欠缺。什么独臂老人、什么陈真、什么伊藤太郎、什么龙海生、什么赵倩男、什么俄国大力士等,现在对他们的印象仍然非常深刻,当时一看到反派人物龙海生、伊藤太郎出镜,就恨得咬牙切齿,真想上去把他们捏死。《霍元甲》演完了,很快就又开始看《陈真》,同样精彩。

每次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中“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不知不觉自豪的泪水就流了下来,继而就浑身振奋,充满了斗志。

看了83年版本的《霍元甲》,那就是心中的最完美,后来无论是谁再演霍元甲,统统不感兴趣,这应该就是先入为主吧!就类似于看了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之后,黄晓明再演许文强,无论他再努力,都不得不接受各种挑剔的眼光。这应该就是一种情结吧,这种情结,如同陈酒,越放越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