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它始终是文玩人不变的标配!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在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句中,苏轼表达了竹子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实不止大诗人苏轼,竹子自古便被中国人视为气节的象征,感染着一代代中国文人,它表现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




文人爱雅玩,雅玩中存在竹子元素会更得文人的心,他们独爱将竹子置于案头时刻提醒自己应保持高气节。不少人喜欢在竹子上创作作品,有一样艺术品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依然深受欢迎,那就是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从竹子到竹根,竹雕所表现的创作张力非常强,而且非常适合随型雕刻,这让竹雕作品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配合竹子的特有颜色与质地,竹雕作品总能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意境。




欣赏了这些作品,您是不是也想拥有一件越把玩越红润的竹子小物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