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新的一季葫芦收获了,玩葫芦的“大军”势必又壮大了许多。葫芦怎样从“果实”成为“文玩”,就成为新晋玩家们需要搞清楚的首要问题。对此,我们进行如下解答。

第一阶段:硬化期

关键词:打皮、阴干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未打皮的葫芦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打完皮尚未脱水的葫芦

葫芦采摘下架后,由于外壳、内瓤含有大量水分,整体较为柔软,应尽快使其脱水硬化。脱水的关键在于两步:

首先就是打皮,即通过工具刮掉葫芦最外层的蜡质外皮,让葫芦表皮暴露于空气中从而便于内部水分蒸发。(外皮被打掉后,还要使用丝瓜瓤或钢丝球轻揉表皮以清除上面的酸性胶质层。)打皮是葫芦从“果实”变身“文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否则葫芦就会发霉、变质,对表皮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其次就是阴干,即在阴凉、通风(切忌强对流)的环境下让葫芦自然、缓慢析出内部水分。刚打皮的葫芦表皮,好似婴儿皮肤一般“吹弹可破”,需要特别“呵护”。如果阳光暴晒或强风吹袭,造成水分蒸发过快,葫芦会因内外压力差而开裂、变形;如果脱水环境完全封闭,会造成水分蒸发过慢,葫芦会因表皮与果瓤发霉而花皮、霉烂。

葫芦从打皮到阴干,期间大概需要1-2周时间。度过此阶段后,葫芦果壳就会由软变硬,基本具备了盘玩的基础。

第二阶段:上色期

关键词:晾晒、阴阳面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晾晒葫芦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同一把葫芦晾晒前后颜色对比

阴干后的“白茬”葫芦不能盘玩,因为果瓤、果壳尚含水分还未干透。贸然上手,一方面表皮易被灰尘、油脂浸入,造成花皮;另一方面,表皮气孔被阻塞,内部水分无法析出仍会导致霉变。因此拿到当年的新葫芦,必须充分晾晒,确保葫芦完全干燥与硬化。

晾晒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速葫芦上色、变红。上色是一个化学过程,是葫芦内部的“葫芦素”在紫外线照射下氧化的结果,因此充分的光照量与光照时间就成为葫芦上色的“必需品”。

晾晒方法相对简单,静置或悬挂均可,但仍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避免阴阳面,晾晒时需定期改变葫芦向阳的部位,确保每个部位光照均沾。

第二,减少外物遮挡,晾晒时所用底座或绳子易遮挡光照,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由于绳子遮挡造成的色差

自然上色期持续时间较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自然上色后即可上手盘玩,这时汗液更易与“葫芦素”结合,促进葫芦进一步变红。

第三阶段:包浆期

关键词:净手、劳逸结合

葫芦从“果实”成为“文玩”,需经历三个阶段

包浆上色的葫芦

关于葫芦盘玩的方法,之前已经说过很多,在此不做过多叙述。只强调两点:

第一,手盘前一定要洗手,去除污物和化妆品。

第二,不宜天天盘玩,对于1年的葫芦,最好是盘1天,阳光晒1至2天;2年以上的葫芦,不建议再晒“太阳”,盘1天,无阳光条件下放置1至2天即可,保证葫芦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人手分泌的汗液、油脂就会慢慢渗入表皮,让葫芦更加润泽、通透、古色古香。

“玩”的乐趣固然很多,但需要时间与劳动双重付出才能获得,葫芦非常符合这一要义:从播种、采摘、加工、晾晒、把玩,每一步都少不了耐心与精力。然而,过程虽然繁复,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身其中,这恐怕就是文玩真正的乐趣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