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栽培平菇,抓好这些关键措施!产量会大大提升

各位看官大家好,欢迎来到菇农阿兴,今天想说得是林地栽培平菇,林地栽培平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每667平方米林地1年栽培平菇,纯收人可达2000元以上,并能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促进光合作用。加速林木生长,可使树木材积生长量提高15%左右。因此,开展林地栽培平菇,对促进林业发展,振兴林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搞好平菇林地生产,要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林地选择

林地平菇栽培对树种、树龄、株行距等方面要求不严,但应尽量避免在浅根树种下种菇。如刺槐是浅根树种,容易在菇畦内出现根蘖苗,影响平菇的正常管理,增加清除根苗的工作量。


林地选择应以片林的郁闭度为重点,一般郁闭度应在0.5以上。片林郁闭度是影响平菇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平菇的产量随片林的郁闭度增大而提高,因郁闭度0.5-0.9的林带温度变化平缓,光照偏弱,风速较小,土壤湿度稳定,其生态环境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此外,种菇的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容易,距水源较近的林内。

(2)整地做畦

清理场地,铲除杂草,整地做畦。栽培畦深30~40厘米,宽80厘米。在畦底中线做成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土埂,埂边填土略高一些,必要时可作为蓄水小渠使用。

栽培畦边沿要做一圈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埂以防林地雨水流入栽培硅内,影响平菇菌丝的生育。

栽培畦在铺料播种前一天要均匀地撒上石灰粉,或用2%的石灰水灌畦。


(3)培养料预处理

凡是可以作为平菇栽培使用的农围产品和工业下脚料都可以用来种林地平菇。

现林地种平菇常用的原料以棉籽充为主,也有按4:1的比例在棉籽壳里加入杂木屑,即400千克棉籽充加100千克杂木屑,另加10千克石灰,将培养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含水量成63%~65%,进行堆制发酵,以减少病虫的危害。


培养料可堆成宽1米、高1~1.5米、长不限的堆,料堆好后用薄膜覆盖,以防雨淋,3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过3天再进行第二次翻堆,如培养料中含有杂木屑组分,还需再发酵3天,培养料预处理的时间3~9天。如用稻草作培养料,就要将稻草切成8-10厘米长的草段,在石灰水中浸泡进行软化处理,漂洗,调节稻草的含水量,然后铺畦。

投料量棉籽壳一般为每平方米20~25千克,稻草每平方米10~15千克。


(4)菌种选择与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抗逆性强的中低温型的佛罗里达等菌种。如用稻草作培养料,使用风尾菇菌种为佳。菌种的质量要求生长旺盛,无杂菌污染。菌龄以35~50天为好。

播种采用层播法。先在畦底铺上5厘米左右预处理过的培养料,播上菌种再辅料,再播菌种再铺料,最上面1层播


上菌种。菌种的总用量一般为干料的15%左右。菌种量的分配为表层50%,中下层各25%。插种后将料面压平压实,然后在上面铺上1~2层经太阳晒过的旧报纸,有的铺上1~2厘米厚的粗木屑,也有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料上覆盖3原米厚的不霉烂的自然落叶。在畦上架设木棍,覆盖塑料薄膜。


(5)管理与采收

在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不需要人为遮阴,发菌期除了严防料温超过26℃造成烧菌外,不需要特殊管理。平菇菌丝可在20~25天后布满培养料,随后子实体开始分化,要及时去除覆盖的旧报纸等物,用竹片搭成塑料小拱据。


采收第一潮菇后,一般4~8天第二潮菇会再出现。在12℃~18℃条件下,每个采收周期为10~15天。出菇期的管理与平菇一般栽培管理相似,采收技术也与一般栽培技术相同。

林地栽培平菇同样可以用塑料袋制种培育,当菌丝生理成熟后放到林地的菇鞋内,采用境式两或一面出菇的栽培方式。

感谢大家支持和关注,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