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纠纷谁调解?找银环!

翟银环:

拄拐不忘社区事 金牌调解化纠纷


平顶山新华区湛北路街道文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翟银环在工作现场。

“翟书记,你咋又来了?”昨天上午,在平顶山市区曙光街中段市水利局家属院门前,看到拄着拐杖在现场指挥老旧小区改造的翟银环,居民田东会说。


翟银环是新华区湛北路街道文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今年46岁。当天上午,在该家属院,她右手拄着拐杖,腰部戴着腰椎固定器。虽然行动不太方便,但她一点儿没闲着,家属院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她一会儿看看墙面清理是否干净,一会儿又和施工方对着设计图商量着如何规划……


“这段时间,天天见她拄着拐在这儿忙,看着心疼人。”田东会说。


轻伤不下火线 时刻惦记社区


去年9月8日,文园社区进行环境整治。市区朝阳路9号楼是幢老楼房,楼顶长年未清,堆有不少垃圾。文园社区组织工人对楼顶进行清理,由于没有楼梯通向楼顶,工人搭了一个简易梯子上下。翟银环在爬梯子时,不慎摔下,导致腰部受伤;梯子倒下时,又砸到她的脚。经医院检查,翟银环腰4椎体骨折,双足不同程度骨折。


翟银环住院一段时间后遵照医嘱回家休养。“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她呀,根本闲不住。让她在家休息,可人在家,心却在社区,天天打电话询问社区的事……”社区工作人员郭晓华说。


翟银环1998年参加工作,先在中兴路街道,2008年在湛北路街道九北社区。后九北社区分为朝阳和文园两个社区,她于2017年10月,任文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新华区湛北路街道人武部部长阎晓涛提起翟银环时说:“她呀,风风火火、直脾气。社区里,几乎没有她拿不下来的事。”


今年2月正是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市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纷纷奔赴防疫一线,参加疫情防控。“看到大家在一线没日没夜地忙,我心里像猫抓了一样难受。”翟银环说。


2月20日,社区一位工作人员因病请假。“人本来就缺,再有人请假,社区就转不开了。”翟银环再也在家待不住了,不顾医生叮嘱,拄着拐来到社区要求工作。“考虑到她的腰和脚伤还没完全康复,街道让她在社区负责接听居民来电。她接了3天电话就要求到防疫一线工作。”阎晓涛说,文园社区共设了12个疫情防控点。每天上午,防控点值班人员就看到翟银环拄着拐,挨个防控点给大家发放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不仅如此,为了让困难家庭的居民在疫情期间生活有保障,她还入户排查、为居民送生活用品。


“当时,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家属院、小区排查巡逻,一天都要走两万多步,她也一样,一点也不比我们少。”阎晓涛说。因为走路太多,每天晚上回到家,翟银环的双脚肿得像“发面馒头”,女儿见了,一边埋怨她,一边又心疼地给她打热水泡脚。


有纠纷找银环 省金牌调解室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居民总会想到找翟银环解决。为此,2014年,湛北路街道司法所联合社区成立了以所长周晓丽和翟银环命名的“银环&晓丽”调解室,调解居民间的邻里纠纷。


辖区居民陆先生与邻居因停车位引起纠纷,差点演变成“全武行”,眼看矛盾越来越深,陆先生拨打了调解室的电话。翟银环与周晓丽多方走访、调解,陆先生最终和邻居握手言和。


辖区一对年过七旬的兄妹因为房屋问题产生分歧,双方吵闹不断,继而引发纠纷。调解室受理该纠纷后,经过数次的调查和调解,终于化解了他们的烦心事。


“婆媳不和、邻里吵架……事儿都不大,但关乎社会稳定、居民利益,每年都要调解几十起。”翟银环说。因为表现出色,翟银环获得了我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银环&晓丽”调解室被评为省金牌调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