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

看到以下几种表现,你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1. 说话时总是躲闪别人的眼睛,不敢和别人对视,怕被别人窥探到自己的内心。

2. 一听到电话铃声就一激灵,然后是烦!很烦!非常烦!

3. 到新的环境(比如换学校、换工作等)会害怕要重新认识新的朋友。

4. 想开口说话却突然觉得好累,还不如睡觉。

5. 聚会时总是一个人埋头吃,很少和别人交谈,也不想和别人交谈(因为找不到话题)。

6. 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呆在一块儿比打架还累。

7. 远远地看到认识的人群就开始纠结是打招呼还是绕道走,恨不得有个地缝立即钻进去。

8. 不会维系友谊,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维系友谊,导致和初中、高中、大学同学都不怎么联系。

9. 明明自己很孤独、无聊,但是如果有人约唱歌吃饭却又下意识地拒绝了,只想一个人在家静静。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常发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男女几率均等。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以及像上面我们说的约会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但是社交恐惧人群在此方面却避之不及。

当他们处在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或工作场合,比如公众演讲、面试或者向老板汇报业务时,会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同时伴有脸红、出汗、颤栗、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在公众场合怕别人审视自己而发现自己的不安窘相和内心秘密等,同时,社交焦虑个体特别害怕外界对自身的负性评价,并主动采取回避行为且伴随痛苦体验,进一步影响其社会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的社交恐惧,甚至会导致抑郁、厌世的情感。

江疏影是中国内地女演员,出演了很多的影视作品,在《好先生》电视剧中大放光彩。在一档《说出我的世界》中,她说出了自己社交恐惧的心理路程。

她说,在拍戏时,哪怕导演、灯光师等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自己思考好久,是不是自己演的不够好,越不安越不自信,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社交恐惧呢?

第一招,自助

01 昂首挺胸

无论是同陌生人交谈抑或在陌生人中行走,一定要抬头挺胸,勇敢看世界,接收外界的信息比较多,心情越放松。

02屏蔽对方的眼睛

眼睛能够查阅一个人的内心,切断这个通道,不给彼此眼神对视的机会,给自己更多的保护用以提升安全感。

03用双臂抱紧自己

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圈定一个安全范围,同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降低因社交恐惧带来的逃跑的可能性。

04勇敢尝试

没有人是天生的社交家,后天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尝试。可以先网络社交,当体验到社交的快乐,再循序渐进地面谈、参加户外活动团体等。

心理治疗一般采用先放松再治疗的方法。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其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三是请对方依次列出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令人紧张的情境,制止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不能单纯地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因药物不良反应应用较少。

温馨小贴士:以上三种方法往往不单一使用,除了自助方法外,其他方法请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