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我写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

公园里花木葱茏、品类繁多,形成一个姹紫嫣红的多彩空间,让人流连其间,赏心悦目。若是仅植一种花卉,你还能感受到别样的风景吗?

图书馆里,各类图书汗牛充栋,散发着古往今来众多大师思想的光芒。若只摆放一种书籍,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人类文化的辽阔与浩瀚吗?

一道美味佳肴,必是油盐酱醋葱姜蒜各尽奇妙,方给人的味蕾带来充分享受。如果只添加一种佐料,你还能领略到食物的美妙滋味吗?

大千世界,物各有性。再多的水加在一起,不过还是至淡之水。再多的盐加在一块,不过就是至咸之盐。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原是离不开物与物的相互共存,而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又岂非同样的道理呢?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过往的历史无不在诠释着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北宋的王安石和司马光,一个锐意改革,一个因循守旧,政见的不同让他们斗争不断,然而对于对方的学识与人格,彼此又惺惺相惜。斗争结果,王安石大权在握,司马光被罢相。可当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时,王安石却对司马光的学养和人品大加赞赏。正因如此,司马光没有落入悲惨境地。后来改革失败,王安石遭罢免,司马光又重掌相印。在墙倒众人推之际,司马光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在皇帝面前说了王安石不少好话。这就是君子之风,和而不同。千古佳话,代代相传。

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对各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由此形成北大“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奠定了北大名校基石,在促进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国初期,在印度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两大阵营的国家因不能相互达成一致,致使会议进展困难。当时,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要求同存异,保留各自意见,缓解了各个国家间的矛盾。最终,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同时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论对于人与人之间也好,国与国之间也罢,不论是对于文化的发展抑或思想的解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反,没有雅量,没有胸怀,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容不下不同的声音,不仅不能带来进步与发展,更会增添无尽的矛盾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

秦始皇一统江山,丰功伟绩自不待言,然焚书坑儒一事,钳制言论,专制愚民,致使人心尽失。最后二世而亡,似乎并不让人吃惊。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专制集权的后果依然是社会动荡与民不聊生。人治政治更是因此流毒甚广。

当今世界,本是一个全球共荣的时代,偏偏有某大国竭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意践踏他国主权,在满足一己私欲的同时,不知带给他国人民多少灾难。

记得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其实何止是对于文化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安,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同样都是离不开这样的原则。

历史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和而不同的世界才是大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