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印钱救市”,“疯狂”印钞还债,中国央行这样“应对”

最近几天,全球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了美国身上。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货币紧张局势,美联储于3月17日实施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紧急量化宽松政策。3月23日,美联储又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即购买所需数量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美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疯狂印钞”。

大家都知道,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向世界“借钱”。它的债务已经达到23万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今天,许多国家都是美国的“债主”。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了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近年来,美国债务增速明显加快,仅从2019年2月到11月就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

面对不断增长的债务,美国也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尝试。无论是之前美联储的“大放水”,还是现在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前有人可能听说过,美国打算发行50-100年期限的债务,以缓解债务危机。但外界对于美国的声音是不一致的,一些人认为饮鸩止渴,从长远来看,它不一定会显示出最好的效果。

而此次财政刺激计划很可能转化为国内国债,并最终加速经济下滑。在美国宣布“疯狂印钞”后,很多人担心美国是否会把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事实上,未来美国“印刷”的货币肯定会流入国际市场,这将直接导致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数量的增加。

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的“中间人”,这将对许多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不少国家都采取了放松国内货币政策的措施来应对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变化。那么,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据央行网站3月30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一项50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操作,即利率招标。逆回购也是一种货币宽松政策,相当于一次性“降息”20个基点,相比上次降息多降了10个基点。

对于央行的“新举措”,有专业人士认为,接下来的4月,LRP降息空间会很大,这将大大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它可以应对美国的“疯狂印钞”;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障各大银行的流动性,促进各大城市企业的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