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独生子女将破2亿!步入老年后面临这四种困局,怎么解决?

过去有一些父母因为“不凑巧”,赶上了计划生育,所以只生了一个孩子。无非男孩、女孩这两种结果,但绝大多数家庭还是希望生一个男孩,毕竟男孩能够传承家族的血脉。而生了女孩,再加上属于独生子女,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多少有些不利。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开始大幅增长,到2010年独生子女总量约为1.5亿人,2020年将突破2亿人,据预测,到2050年独生子女总数将突破3亿人。

虽然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但因为独生子女死亡,也导致了中国失独家庭数量的增长。2010年中国失独家庭就达到了84.1万户,预计今年很可能突破百万户。

即使独生子女家庭成功避开了失独这件事,在父母老了后还会面临养老、孤独等困境,特别是独生女家庭。而独生子女家庭会面临的这些问题,对多子女家庭来说就很少遇到。

那么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老了之后会面临的这些问题,真的就没有解决方法了吗?本篇文章就从三方面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独生女家庭父母年老了之后会面临的困境。相比于独生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存在的优势。为了预防这些老年困境,独生女家庭父母应该怎么做?

独子家庭的父母,步入老年期之后多半会面临这三种结局

1、独生女家庭女儿出嫁后,父母的老年生活,也会跟随女儿的离开变得冷冷清清

家里只有一个女儿,长大后都是要出嫁的。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古代女儿出嫁之后,娘家一般都不过问女儿的事了,女儿和父母之间也更是少有往来,有的甚至出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虽然现在女儿出嫁之后不像以前那样,一辈子都回不了几次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女儿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少。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能热闹,平时独生女家庭的父母过得都非常的冷清。

当然有一些独生女家庭的父母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们会选择找上门女婿。如果找到上门女婿,那么自然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招赘不成,很可能耽误女儿的青春。


2、独生子女家庭里,特别是女孩,父母的养老会成为一个问题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小林是家里的独生女,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当然也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两人认识没多久便结婚了。

刚开始还有工作的小林还能用收入贴补父母。怀孕生了小孩之后,小林几乎成了全职太太,没有了自己的收入,也就无法再贴补父母家用,但好在父母还未年迈,身体尚健,可以养活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小林便用家里的积蓄给父母养老看病。刚开始老公并没有说什么,但时间一长,老公脸色就变了,婆婆也表现的很不耐烦。没有能力照顾年迈的父母,成了小林的一块心病。

其实像小林这样的独生女还有很多,如果娘家没有什么背景,他们在嫁人之后,又没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话,通常都要看婆家的脸色过日子,更别说为父母养老了,这会是独生女家庭中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3、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很可能面临失独的风险

文章开头提到的数据,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

因为独生子女死亡,导致了中国失独家庭数量的增长。2010年中国失独家庭就达到了84.1万户,预计今年很可能突破百万户。

中国失独家庭的数量一直都在增加,而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又属于正相关,只要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减,失独家庭的数量就会一直增加。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话,很可能面临失独的风险,这也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那么,多子女家庭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相比于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存在这三方面优势

与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多子女家庭的优势非常明显。子女多、儿孙满堂,父母晚年生活不孤单;父母年迈后,子女的养老压力也有人分担;最后兄弟姐妹还可以彼此依靠,相互扶持。

1、晚年生活热闹,儿孙常伴膝下

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最直观的差别体现在过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过年通常比较冷清。而多子女家庭因为儿女众多,再加上各自成家后都有了小孩,所以过年期间家庭氛围浓厚,老人也能享受儿孙承欢膝下之乐。

央视公益广告《筷子》里有一个片段:

过年了邻居家的儿女们纷纷回家过年,孤独一人的王叔眼里泛着泪花。邻居看到了老王失落的背影,再三邀请下,一句话“多个人多双筷子”触动了王叔,加入了邻居过年热闹的大家庭中。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多子女家庭老人晚年生活,特别是过年期间会非常的热闹。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的意义就是合家团圆,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多子女家庭的这一优势也是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所羡慕不来的。

2、子女多,老人不用过于担心养老的问题

多子女家庭,因为兄弟姐妹众多,所以承担了父母的养老压力。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父母养老的重任完全由一人承担,如果是双独家庭,那么父母的养老问题将困难重重。

电视剧《小爸妈》里的80后夫妻简单和莫凡就是双独家庭,家中老人患病后,夫妻俩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戏剧性的从啃老一族变为反哺养老一族。不仅上有老,还下有小,双方父母的养老和养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夫妻俩的身上。

这个时候独生子女家庭通常都会羡慕多子女家庭,父母生病了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子女家庭的兄弟姐妹可以互相扶持,而老人也不用过于担心养老的问题。

3、人多力量大,孩子长大后可以互相帮衬

多子女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相比还存在一个优势,那就是人多。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断”,人多力量大。兄弟姐妹只要一方强大了,都会带动其他人的发展,很多家族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吉利四兄弟”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对吉利这个汽车品牌也不陌生。当初李氏四兄弟共创家业,此后才成就了现在的吉利集团。 对于“吉利四兄弟”的现状,我们不做评价,但是吉利集团能够发展成现今的规模离不开当初四兄弟的共同努力。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多子女家庭有人获得了好的发展自然不会忘了其他兄弟姐妹,共同创业比单打独斗更有效,这也很多家族企业能成功的原因。

为了避免陷入老年困境,父母应该怎么做?

1、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

独生女家庭的父母都会存在这样一种惯性思维:女儿长大都是要嫁出去的,还是生男孩比较好,所以重男轻女。这种惯性思维就好比同时放两张照片在你面前,其中一张非常丑陋,另一张非常清秀,和你说其中一人就是杀人犯,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会认为是那个丑陋的人。

独生女父母习惯性的抱着女儿之后反正都是要嫁出去的想法教育孩子,所以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孝心。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男女更加平等,不存在女儿出嫁后就无法过问老人的说法。只要父母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孝心,即使相隔再远,孩子依旧会想方设法的孝敬父母。

2、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生二胎。

自2015年10月开始,国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如果赶上了这次风口,在年龄、身体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完全可以考虑再生一个孩子,而且国家对于生二胎也有很多鼓励政策。

鼓励政策就包含延长生育假、教育补贴、分娩补贴等,另外不同的地区还有单独鼓励政策,如:

新疆:新疆石河子市为鼓励生育二孩,便对二孩政策进行了升级。其中分娩补助针对顺产家庭可领500元、剖腹产家庭可领1000元,另外0-3岁的二孩还可享受适量的奶粉补助。

辽宁: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明确指出完善两孩配套政策,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解决生育二胎家庭教育、税收、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为了鼓励生育二胎,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奖励。

湖北:湖北咸宁就延长了生二胎的产假至6个月,对于符合二胎政策的孩子就读幼儿园还可减免保教费,另外二胎家庭还享有购房补贴,同时放宽公积金购房贷款和提取等。

另外生二胎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父母的老年危机,还能减少孩子身上独生子女的坏习惯,比如自私自利,不为他人考虑,娇生惯养等,同时还能与大宝作伴,让孩子的童年生活不再孤单。

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家庭,就可以考虑生二胎:

①宝妈年龄合适,处在最佳生育年龄25-30岁之间,最好不超过35岁。

②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两个孩子的养育重任。

③夫妻身体健康,生孩子的是夫妻两人共同的事,只有在双方身体状况合格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二胎的健康。

3、父母年轻时多为老年生活做打算,多投资自己的未来

很多中国父母倾尽一生都是为了孩子而奋斗,完全忽视了投资自己,据富达国际及蚂蚁财富数数据调查统计显示: 在 50 岁以上已开始储备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在平均年龄45 岁时才开始储备,导致积累储备的时间不足。

现在年轻一代开始养老储备的年龄普遍较晚,而且在富达国际及蚂蚁财富的调查对象中有近一半的人还没有养老储备的意识。年轻一代丝毫没有老年关于养老的危机意识,缺乏对未来的紧张感。

所以年轻一代的父母不要被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所左右,更不要倾尽全部心血去扶持孩子,让他们变成啃老一族,给自己留有余地,趁年轻多投资自己的未来。

提高对养老的认知,多了解养老投资,利用现有资金做长期的战略投资,同时对于之后的养老存有一定的危机意识。

结语:

虽然独生子女家庭不具备多子女家庭的这些优势,但是父母的老年生活依旧可以很幸福。只要提前做好老年生活规划,打有准备的仗。或者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从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多子女家庭。这些方式都能有效解决老年困境,减轻子女负担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