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春耕“交响曲”全面开启“春忙模式”

春光渐浓,农时催人,一曲美妙的春耕“交响曲”在商都大地奏响。

4月1日,记者跟随路桥区农技站有关工作人员来到路南街道永福村,农户蒋文南正和工人们在田间忙着播撒早稻种子。记者看到,田间的早稻种子全是粉色的。蒋文南说:“这是因为种子刚播下去浮在泥土上,很容易被鸟儿吃掉,所以我们在播散前,用药水搅拌种子,这样鸟儿基本就不会吃了,而这种药水对人体是无害的。”

据了解,蒋文南今年一共承包了800亩田地,比去年多了200亩。早在一个星期前,蒋文南雇了13个小工开始播撒早稻种子,现在已经完成500亩种子播撒。“今年受疫情影响,雇小工也不容易。”蒋文南介绍说。

针对疫情期间生产用工紧缺的问题,按照就近原则,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以镇村为单位带动农民就业,引导扩大农业生产。同时,抓住本地农民工尚未外出时机,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开展春季作物田间管理;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解决当前生产用工难问题。

在蓬街镇光明村王耀勇的合作社门口,一堆种子被保鲜膜覆盖着。王耀勇说:“受天气影响,今年的播种时间比预计晚了24个小时。这些种子我们先用水泡48个小时,再冲洗干净,然后再在潮湿的地方静待48个小时,等它自己发芽,再播撒。目前,我们合作社设备比较齐全,从耕田、育秧、插秧、肥药管理、收割、烘干等,全部使用机械化操作,农业机械化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成本。”

为确保农民手中的农机操作顺畅,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具保养,检修500台(套)各类农机具,合理安排跨区作业、合同作业等农机作业服务,并鼓励有农机的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确保不误农时。

据悉,今年路桥区早稻预计种植面积2.1万亩,比去年提高1000多亩。早稻不仅是一季口粮作物,还会影响下茬晚稻。路桥区双季稻占稻谷比重50%。稳定和发展早稻生产,加大推广“单改双”,才能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