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重點與終點——變現

導語:

產品是什麼大家都知道;

產品的重點是什麼大家也知道;

產品的終點走向哪裡大家同樣有著自己的看法;

現在的問題是,變現這個充滿“銅臭”的東西,大家真的知道嗎?

從下面五個方面,談談看法,獲取從中能汲取什麼。

Part I 融資圈:我來負責銅臭

我們這裡所說的創業圈,並不是聯想、方正、浪潮這個互聯網的上古時代,而是我們現在熟知的BAT剛誕生的時候,那個時候開始了拿別人錢做自己的事兒。加上國人本身對於情懷與金錢不可放在同一桌面上的認知,所以資本方來負責銅臭,創業人(產品經理)負責家國情懷。正好,我不願意談錢,你願意談,你不願意談情懷,我願意談。

Part II 用戶:我來試試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戶紅利時代,產生在2009-2013年間,在2014-2016達到了頂峰;2009-2013這個時代,app對於我們大家來講,還是一個並不太適應的新事物,也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完全沉浸在線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那就是我們的消費付款習慣,還沒有完全沉浸在二維碼當中。這個時期,產生了一個重要影響。融資圈發現,資方的目標就是起亮,熱衷於DAU和MAU,產品經理的目標就是功能疊加開發來提高前面提到的數據。

這也讓產品賺錢,順理成章成了以後的事情,我們曾經接觸過一些資方人員,他們說了實話,他們之所以堅信流量就是金錢,原因就是產品的發展勢頭給他們呈現的數據,讓他們覺得賺錢是後期的事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4-2016流量逐漸穩定,但還沒有到達如今大家在江湖上經常聽到的“用戶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用戶紅利時代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一個等腰梯形的形狀,這時正好處於等腰梯形的上方直線區域。這也應運而生了,大流量調價下才會誕生的產品,共享經濟和短視頻。至於為什麼共享經濟和短視頻需要流量頂峰去製作,這個後期會和大家講到,共享的基礎和短視頻都需要一個個人作為移動基站的存在。

Part III 資本方和產品,用戶都看清了

用戶看清了套路,我只用你功能,需要的時候我再去付款。所以日常生活的app留下了那麼幾個。

資本方早期的投資,也到了第一個資本回報期,那就是第一個5年,有的項目需要接盤俠,有的項目需要上市了,是騾子是馬該拉出來拉貨了。

產品發現,融資越來越難,需要的越來越堵,而變現這個話題,在P1階段形成,在P2階段已經順理成章,而到了P3,依舊是“以後的事兒”。資金鍊短鏈、融資受阻、產品轉型困難。

Part IV 變現,除了這個,我什麼都不想談

這句話我們用戶也許很少聽到,因為一個自己常用的產品沒有了,別的也可以用這種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因為我們日常同樣的需求,有許多個app同時支撐,根本不會面臨,沒得用,再適應,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經濟的爆發,選擇是用戶唯一需要做的。

而資本方和產品們,卻剛好相反,他們沒有餘地,同樣沒得選擇,除了變現,沒有任何出路。找融資,之前會聽故事,現在只會聽,告訴我結果是什麼,簡稱結果三問題:

怎麼賺錢?(我不管你市場在哪)

賺多少錢?(我不管你能賺多久)

什麼時候開始賺錢?(我不管你的變現路徑)

而產品在面試和想方設法“逼退”自己的產品時也是絕望三問:

需要的產品經理崗位:由增長變為商業產品經理?

自家的產品經理:KPI考核指標只看和成本與收入相關的

公司的所有需求:這個需求能帶來多少現金轉化?

Part V看完過程,總會有些準則

我們的變現就有了變現4準則,也就是

FFMfour for Money

▪️賺錢是項目的發起點

(變現不是開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不是以後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項目從頭腦風暴開始,就是要知道,我們做這個東西是要賺錢的。)比如淘寶,我們可以給小商戶提供一個推廣到全國的平臺,我們從交易額和推薦中收取服務費。

▪️需求和變現是並行的

(大家說,,每個需求和變現都有關係,只是距離變現的距離不一樣。這裡只舉一個簡單粗暴的例子,一個詳情查看按鈕和變現有什麼關係,Apple能夠做到什麼顏色和大小以及圓角能夠更加勾起用戶的購買慾望,這就是專業,這就是變現的能力。)

▪️變現路徑越短,不代表用戶流失越快

這裡是一個博弈的原則,留下很多流量,至少可以走廣告,這裡就問,能走多久,市面上有幾個app沒有變現路徑,只是靠廣告茁壯成長的(這裡是只是)。有的人擔心上來就變現,用戶流失非常嚴重,這裡問大家一個問題,是誰告訴你這種現象會發生,你真見過嗎。說的這個人真見過嗎,又有誰告訴過你這是一個類似於1+1=2的常規必然事件。所以直接變現會讓你直接肯定用戶的剛性需求,用下載之後這個時候,是需求最強烈的,當然有的人說的人是慢慢發現的,但我告訴你,之所以慢慢發現,是因為產品一開始並沒有給他直觀的付費路徑僅此而已。這個又一個經典案例,愛奇藝危難之際模仿的亞馬遜河Apple Music,一開始不是讓你免費看,而是上來就告訴你,付費可以享受什麼,不付費可以享受什麼,體驗期多久。而不是早期的視頻網站,誰都可以看,會員才能看清虛度更高的。

▪️錢不是敏感詞,欺騙比錢更可怕

這個是每個產品經理必須正視的事情,迂迴後的變現,風險只有一個,這一個也足以致命,它就是,“免費到最後還是要付費“,這種欺騙帶來的影響遠大於,一開始就讓對方付費,對方選擇我有需要了再付費。這就是同一個門頭的房產中介人,有的人賺得多,有的人就被淘汰。方法就是,我一開始就告訴你要付錢幹什麼,然後有好房子繼續推給你,你不付錢,不是你沒錢,只是現在的房子不適合你,而不是突然有個好房子然後需要對方來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