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 森林火灾防线可以这样做


重庆市永川区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了视频监控、防火隔离带、消防水池、瞭望塔(户)、护林哨相结合的森林防火复合网络防控体系,探索出一条"人防、技防、物防"为一体的科学防火路线。永川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全区已实现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全覆盖,智慧防火初步形成,已连续9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 人防 ——

每年年初,永川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村社通过乡规民约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林区农户、经营单位和个人。

每逢高森林火险期,永川区加大检查站守卡和林区巡山护林的密度。检查站守卡工作人员对入山人员个人信息进行逐一登记,并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森林防火。同时要求入山车辆、人员自觉将火源火种放入火种收缴箱,并检查是否携带了烧烤工具等野外火源,对火源火种进行收缴暂管。

2017年5月,永川区国有林场建立了20人的半专业队伍。这支队伍在森林防火期集中靠前驻防,加强战备训练,主要开展以以水灭火为主的技战术训练。

—— 技防 ——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的林火识别技术对林区森林火情进行自动监控识别。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视频监控前端系统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同时将预警信号发送至监控中心、检查站和护林员手机。护林员收到火情信息会第一时间根据系统发送的导航路径前往核实反馈,确保林火早发现、早处置。

林下红外系统采用热感探头、利用太阳能供电并通过物联网传输,可实现100米范围内发现火情自动识别并报警的功能,与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形成林火智能监控体系。

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是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定制的能够自动观测林区小班火险气象因子和可燃物因子的专用设备站点。监测站主要监测林区风力、风向、风速、温度等气象因子,和地被物、土壤含、树枝含水量等可燃物因子数据,通过公共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火险因子数据至市森林火灾预防预警监测中心。与以往的森林火险气象监测相比,森林火险数据更为科学有效,火险信息更专业、更精确、更及时。

检查站卡点的行车杆经过二次开发,具有自动识别登记车牌、森林防火宣传、人脸识别登记、微信扫码宣传等功能。车辆经过入山路口卡点时,行车杆自动登记车牌后开杆放行,并语音提示进入林区注意森林防火,在管理入山车辆的同时强化宣传。人脸识别登记功能主要是对进山人员进行登记。如果发生森林火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入山车辆、人员信息,做到快速筛查、严肃依法查处违规用火。行车杆的旁边设置有微信二维码标牌。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自动登记入山人员个人信息,并推送森林防火宣传信息、介绍当前所在林区的森林资源情况。

—— 物防 ——

近年来,永川区区投入资金320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复合网络体系建设。累计建成防火公路280公里、生物防火阻隔带240公里、林下通道600公里。林下通道、生物阻隔带、防火步道和防火公路两侧每年都开展两次林下可燃物清理。

防火公路参照林区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宽度为5米,泥结石路面,确保路面平整。防火公路解决了林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问题,在阻隔林火的同时,能迅速将人员、物资运送到火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命通道。

生物阻隔带栽植的主要树种为木荷与枫香,栽植宽度20米,每年进行两次林下可燃物清理,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防止火灾蔓延。

林下通道是在普通林区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形成10-20米宽的相对整洁、便于人行的林下通道,能够阻隔地表火。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应急队员可利用此通道快速深入林区铺设消防水管、砍设隔离带,还可以发挥逃生、避险和以火攻火的作用。

永川区森林消防水池主要有水窖、水池、山坪塘、水箱4种形式。永川区的山脉虽然不高,但是山势陡峭,很多地方火险因子较大但不便修建水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林业局创新思维,把民用的高层楼房的不锈钢水箱应用在森林防火中,因地制宜在重点林区安置防火水箱。防火水箱的材质选了304级不锈钢,使用寿命20年以上,具有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低、设置灵活,可大可小、不易蒸发、取水方便等优点。

森林消防水池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建、池箱结合原则,做到"二连接一利用",与林区小道连接、与林下通道连接,利用林区山坪塘、水库等水源在林区重要位置建设森林消防水池。同时根据林相组成,在易燃烧的松林和竹林加大水池设置密度。全区规划森林消防水池300余口,323个林班都规划了消防水池。

永川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把永川区五大山脉分割为323个小班,每个小班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形式的森林消防水池,有一个独立的应急预案,形成了较为完善全区的森林防火网络体系。通过各类阻隔带隔离林火,通过防火公路、防火通道快速到达,通过半专业队专业扑救,通过消防水池以水灭火,通过小班应急预案科学处置,尽力确保不发生500亩以上的森林山火。